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这一章节。“利息的计算一课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教材设计这一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应用题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再从中提取数学问题(即应用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题策略),最后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或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利息的计算”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计算技能已熟练掌握,本课时教学和认知的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会不会计算利息,而在于应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主动探索利息的计算方法,建立利息计算的模型。

三、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利息的计算,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1)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征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各项技能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2)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将课前调查知识、课后实践等知识与本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3)培养学生能力,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搜集有关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课后要求学生去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是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四、教学效果的预测和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点:(一)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利息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一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连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二)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有关储蓄的知识已知道哪些,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导学生计算利息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息的计算”一课,在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先直接给出利息的计算公式,再认识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等,再让学生利用利息公式进行计算。但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研究中感到困惑的:模式化的方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其方向是否正确?长此以往,是否会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模式化?“利息的计算”一课,其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便于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如果换成其它的教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那么其“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新平县第二小学 罗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