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里出现了很多的精彩发言。但是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无效的小组学习、热闹型的小组学习、瞬间型的小组学习等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杜绝这些所谓的“小组讨论”,主要靠教师转变观念,学会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会讨论、会发现、会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一、动态分组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至6人为宜。在保证组内优、中、差搭配,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兼顾,“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基础上,定期对小组成员流动,实行动态编排。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让学生有在新组内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优选内容

要选择值得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有些内容学生个人能够完成,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因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会让多数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要把握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节课不宜过多地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是在需要的时侯进行,探究的问题要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和探究。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四册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些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当遇到大家都想解决,而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四册“认识角”时,在学生动手做角,发现角有大小以后,比较钟面上两个角的大小,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当对一些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而且有必要开展争论,可以组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如学习“认识角”时,有学生提出水管的弯头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总之,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该追求形式与效果的和谐统一。

三、及时指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说的:“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各自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抓住别人发言诉精髓,从中摄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来充实自己的观点,使之为我所用。从中得到启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进自己的思考,不断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创造性。

四、交流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紧紧抓住。进行交流要以小组为单位,牢固确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合作结果,更应关注合作过程,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