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实验报告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多读多写,在读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写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中年级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读”和“写”的能力提高很快,他们初步懂得了一些“读”和“写”的方法。下面我谈谈在中年级阶段试用

“读写结合”教材的具体做法与取得的效果。

一、实验的措施和做法

(一)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

教学计划是对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单元编排,着重分析每个单元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单元间的承接关系,分析每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整体结构,并按单元编排教学进度和时数。

(二)重点探索几个问题

1、关于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我们主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三个为主”改革精神,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六个要”的改革原则,即训练目的要明、训练重点要准、训练内容要精、训练时间要少、训练方法要活、训练效果要好。

“五个不断”的改革态度,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2、探索研究读写结合的对应规律。如审题与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现中心;捕捉文章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分段、概意与构思文章思路;品评词句与遣词造句;观察事物与观察方法等。

3、根据儿童的心理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根据儿童的“三性”(表性、模仿性、遗忘性),制定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项目。重点是:字词句篇教学的联系性、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步性、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性、要素组合的目的性和合理性。

4、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培养和发展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优化组合训练,坚持以单元为中心,突出训练重点。单元分组文,突出训练要点;组文分课型,突出训练特点;课文定习题,突出训练特点。做到胸有全册、单元,课有重点,点点相连,串珠成线,织线成片,达到发挥教材整体性,宏观上控制,微观上深化为目的。

5、改革作业批改做法,培养学生自作自改能力。学生的作业多而杂会加重学生负担,造成学生被迫做作业,教师苦于改作业的弊端。因此我们坚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练,有时把一些作业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当堂消化,课外结合课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分小组进行课间游戏,有目的进行观察,再回到课堂习作。又如:利用春游或秋游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做一件事:“放生小鱼”、“学搭鸟窝”、“植树”、“搭建筑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进去,回到课堂再运用课堂学到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批改方式灵活:1、师批;2、面批;3、选出几个典型习作集体批;4、小组批 改;5、自批;6、每周设1——2节讲评作文课;7、每周设一节阅读习作交流课。

(三)从整体着眼,单元入手,精心备课

教材总的读写训练是一个大整体,一步 (一年)读写训练可以说是一个小整体,每个单元有训练重点,每组课文有训练要点,每篇课文抓住训练特点。单元读写训练是点点相连,环环紧扣,反复加深的。在课堂教学上,改革传统的”课文教学。为“单元分组”教学。在备课上,从单元备课入手,分组文教学,按:1、进行单元分析;2、确定单元训练重点;3、设计单元训练;4、安排教学时数;5、具体安排教学过程这几个步骤进行。

(四)重视课堂教学,坚持训练为主

为了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单元重点的读写知识,进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采用丁老师提出来的导练法,就是在课堂中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讲课时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精读多练。如指导第五册《秘密学习》,讲 “敌人来的时候,我们小组怎样对付敌人。”这一重点段是这样进行的:

1、着力指导学生多读多练。一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段的中心(敌人来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对付敌人的)。二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段的顺序 (分为三层,一层讲事先有准备;二层讲敌人来的时候,我们小组怎样对付敌人;三层讲敌人走了,我们继续学习。)三读课文,划出段中描写学生怎样秘密学习的连贯动作、表情、语言等词语。在学生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对表情达意作用的基础上,然后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品评,让学生懂得对表达中心的重点段要写得具体、生动,就必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然后有条理地、形象地进行指导,这样,文章才感人。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口述这一段,通过读、思、讲、评等活动,使学生对这段课文基本 “五会”会理解、会复述、会背诵、会品评、会吸收。

2、指导练习和运用。如学习《松鼠》一课,在学习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一个小动物的外形,然后专门上一节仿写课,让学生把自己要描写的动物或物品拿到课堂上,进行实物观察和描写。先出示描写动物和物品的范文各一篇让学生欣赏,再结合课文中所学的写法总结,接着拿出实物小兔子,让全体学生一起观察,指名描写,大家评议,教师给予点拨小结,然后让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有动物,有物品)进行观察,小组互说互评,然后选出代表到台上来说一说,大家评一评,老师给予鼓励、启发、评讲。通过这样训练,学生既有兴趣,又扎扎实实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生写作兴趣有了,方法有了,习作练得多了,水平就越来越高。学生不但能够一课一练,还能自己额外写一些小作文,在讲评课上与大家交流欣赏。学生习作题材越来越广,写作技巧也越来越丰富灵活,有的学生在习作时还懂得斟酌锤炼词语。

(五)使用读写结合教材,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要一环。要求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统编教材只在“读写例中”才重点讲文章的写法,而“读写结合”教材一开始就逐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三读”课文法:一读:先看课题,初读课文,自查字典,理解字词,粗知课文内容;二读:细读课文,读懂每句话,明确中心,了解顺序,明了重点;三读:精读重点段落,理解含意,学习写作方法,吸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三法”,便可用它来阅读课文。如在学习《父亲小时候的故事》这一课,学生根据课文提出的要求,运用“三法”自学课文,通过初读、细读、精读课文之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文章的脉络,懂得文章是通过与父亲小时候的三个故事表现父亲从小就有认真踏实,不畏强暴,有智有谋的好品质。一件事比一件事写得具体,都是采用了连续结构段的结构形式来写的。学生由于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内容,并掌握了课文的记叙方法,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只花“引路”的时间,学生就地学完了课文。“读写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运用学到的知识,不仅提高了阅读课文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也培养起来了。上课时,按教学目的、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设计读写具体训练的项目,从课外引人课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扶到放,具体指导,定时检查,持之以恒,察,指名描写,大家评议,教师给予点拨小结,然后让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有动物,有物品)进行观察,小组互说互评,然后选出代表到台上来说一说,大家评一评,老师给予鼓励、启发、评讲。通过这样训练,学生既有兴趣,又扎扎实实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生写作兴趣有了,方法有了,习作练得多了,水平就越来越高。学生不但能够一课一练,还能自己额外写一些小作文,在讲评课上与大家交流欣赏。学生习作题材越来越广,写作技巧也越来越丰富灵活,有的学生在习作时还懂得斟酌锤炼词语。

(六)使用读写结合教材,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要一环。要求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统编教材只在 “读写例活”中才重点讲文章的写法,而“读写结合”教材一开始就逐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三读”课文法:一读:先看课题,初读课文,自查字典,理解字词,粗知课文内容;二读:细读课文,读懂每句话,明确中心,了解顺序,明了重点;三读:精读重点段落,理解含意,学习写作方法,吸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三法”,便可用它来阅读课文。如在学习《父亲小时候的故事》这一课,学生根据课文提出的要求,运用“三法”自学课文,通过初读、细读、精读课文之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文章的脉络,懂得文章是通过与父亲小时候的三个故事表现父亲从小就有认真踏实;不畏强暴,有智有谋的好品质。一件事比一件事写得具体,都是采用了连续结构段的结构形式来写的。学生由于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内容,并掌握了课文的记叙方法,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只花“引路”的时间,学生就地学完了课文。

“读写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运用学到的知识,不仅提高了阅读课文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也培养起来了。上课时,按教学目的、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设计读写具体训练的项目,从课外引人课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扶到放,具体指导,定时检查,持之以恒,立足常规,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班里的陈子臻、孙鹏程、黎敏怡等许多同学,由于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报刊、儿童读物、作文选等书籍,并能说出主要内容、摘抄一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词语、句子,从读文所得,迁移到写中去,读写能力日见提高。每组课文只要第一篇课文稍加指导学生学习外,其余课文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能读出很多知识要点,学到很多写作技巧。一节语文课几乎都是学生在学在练,老师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学习伙伴、航行中的船浆。

二、实验的效果

我们中年级经过读写结合的实验,效果是明显的。

(一)学生从厌读怕写变为会读喜读爱写会写

学生很喜欢上语文课,在语文课上,他们会全情投人,挖掘知识,咀嚼知识,仿佛干渴的人得到甘露一样。他们还会引出很多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如:学习《李时珍》一课,他们会举出李时珍的其它故事。每个学生书包里郡有课外书,还有一些学生经常把他们买来的课外读物拿给老师,汁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从阅读欣赏到的知识,真是其乐无穷。芍的同学下课了还在争论语文课上的问题,有的还在炫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同学甚至下课了还在座位上读课外书,以至忘记了课间休息。有时还会几个人围在一起,边欣赏边谈论。有时还会听到家长兴奋地说:“这孩子,放下碗筷就一头扎到书里去了,整天看书,还很会用词呢!有时说的词真让人惊讶。”学生习作更让人欣喜,读一篇有一篇的感受。学生最喜欢上作文讲评课,一到作文讲评课,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拍手跳起来。他们听到自己的习作被名师夸奖,看到同学投来欣赏的目光,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写作兴趣更高了。他们除了每课一次仿写外,还自己选题练习写作文,他们写了很多有趣、内容精彩的小作文拿给老师看。有的同学还一直坚持写日记。有的同学放假了,还让妈妈从市场买来金鱼、乌龟长期观察写日记,有的同学还在阳台种下花草观察其生长过程,就这样,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区里“六·一”举办了“两思”作文比赛,班里的刘宇鳌同学的作文《生活富了比什么》获得了三等奖,他的文章《获奖之后》刊登在《红树林》上。孙鹏程、秦思语、方芬等七位同学的作文还被编人丁有宽老师编的《小学语文读写同步系列拟练》一书中。

(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读写结合的实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每年测试的平均分,优秀率都高于普通班 ,每学期中年级检测时,实验班的作文明显超过普通班。每篇习作都语句流畅,用词恰当,段落条理清楚,描写细致具体,各有特色。

三、对实验的认识

(一)实验教材体系明确,线索分明,好教易学教材符合语文本身的规律,注意字词句篇之间的联系和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反映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教材按大纲的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在结构安排上,采用单元分组组合,分步训 练,综合提高的形式。在教法上采用单元分组导练法,这是针对语文长期以来存在的“杂、乱、华、死”的通病和“三脱离”(读与写脱离、讲与练脱离、智与能脱离)的现象而提出来的崭新设计。单元分组教学的优势是把“全局观”、“系统观”“重点观”辩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的读写训练计划化、规格化和序列化,达到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高的效益的目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习题的设计,从不同类型习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形式,以及不同程度的学生操作时间郡进行了较周密的考虑。习题安排还注意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力和生活实际。

(二)实验教材突出明导、自学、多练,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材单元都有读写提示,明确告诉学生本单元训练重点。每篇精读课文都安排预习题,单元最后还有综合练习,构成多层次目标链。只要我们坚持单元分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按教材的安排认真进行教学,组织落实,是一定能提高读写能力的。回顾实验之路,我们感到快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在这条实验路上会继续探索,继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