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对幼儿而言,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观察和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探索,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由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探究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年来的实践研究,我们从案例研究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以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带着问题或任务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方案、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文借助科学活动案例的剖析和研讨,来阐明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对活动的程序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材料的结构性、问题的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

一、活动的程序设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

程序设计是指围绕某个科学现象或问题连续地设计一系列层层深入探究的活动。一步步程序设计呈现的探索问题逐步递进地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做实现不同的想。程序设计不仅包括系列活动的设计,也包括具体活动中环节的设计。审视目前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许多教师只是给孩子动手做的机会,没有真正地进行科学活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却不知所获。而要让孩子在“做”中产生思考和真正的探索,关键是活动的设计。只有活动程序设计得当,才能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过程,深入地探究某个问题,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真正实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探究。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更多地考虑具体活动环节的设计,而没有考虑整个系列活动推进的程序设计。那么怎样根据内容进行活动的程序设计呢?借助下面的两个案例来阐明我们的设计思路。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