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及评价等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内容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从其教育目标到实施的指导要求,与过去的要求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目标上,以往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重心是科学知识与经验的获得,现在目标重心则转移到幼儿科学探索兴趣与态度的培养上;教育过程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现在则重视幼儿的“学”,重视幼儿科学探索环境的创设,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重视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教育活动等等。然而,笔者近期在幼儿园参观与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虽然教师们在教育中都能意识到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但对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矛盾却存在片面的认识与理解,在操作上也往往顾此失彼,尤其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正规教育活动和幼儿自发性探索活动的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对教师创设环境与幼儿创设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与处理以及对幼儿动手操作和幼儿动脑操作关系的认识与处理上存在片面性。而这三个关系恰恰构成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中的主要矛盾。如果这三个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科学教育的效果及幼儿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此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这三个关系从理论与实践上作以下探讨。

一、关于对“正规教育活动和幼儿自发性探索活动的关系”的认识与处理

教师的正规教育活动是保证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正规教育活动,易于幼儿较全面和由易到难地进行科学探索。但是,幼儿园所使用的科学教育的教材内容或教师给幼儿安排设计的活动内容,有时并不能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相吻合。在教育中教师应善于在幼儿自发探索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以此加以有意识的随机引导,生成教育活动,从而挖掘幼儿自发探索活动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主张正规教育活动与幼儿自发探索活动相结合。

然而,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1:一方面教师嘴里说要重视幼儿自发探索活动,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却忽视幼儿自发探索活动。如:刚要上课,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加冰雹,孩子们惊奇地跑到窗口看这少见的大雨。这时,老师说:“快回到座位,上课啦,你们看冬冬小朋友坐得多好啊。”迫于无奈,孩子们回到座位,却心不在焉。

现象2:在自由活动与户外活动时,对幼儿产生的自发性探索活动,教师要么不予理睬,要么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加以干涉。如:几个孩子在园地里看菜青虫,老师看到了就说:“多恶心啊,别看了,咱们到花丛中看蜜蜂采蜜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