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的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一、材料的准备贴近幼儿的生活。

(一)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保持幼儿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科学活动《神秘箱》。我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神秘箱 ——一只设计为上有仅能容一只小手伸入的触觉口,两边挖数个小洞为嗅觉口,左右有一个视觉、听觉口的纸箱,并在神秘箱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鲜明、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如:苹果、铃鼓、毛巾、玩具车、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发现、猜测神秘箱内的物品,并讨论使用不同感官猜测物品的感受。这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活动《摇摇瓶》,教师提供塑料瓶和可放在瓶中的东西:黄豆、回形针等材料引导幼儿分辨声音的不同。幼儿的探索兴趣很高,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此时我及时引导幼儿在“百宝箱”中自由寻找、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幼儿在选择了不同的容器,有药瓶、易拉罐、茶叶罐、纸盒等后,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将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将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瓶罐中、将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入瓶罐中,这是摇摇瓶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由于新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