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 关系。

2.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结合应用题教学,向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做好事,树新风的思想教育。

教具:投影片、投影仪、练习纸。

学具: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1)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后列出算式。

把9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圈一圈(在教师印发的纸上圈):把8个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①学生各自分。

②根据分的情况,交流算式和算式的含义。

③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两字,能不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

(3)完成课本第85页准备题2。

2.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①出示例4及投影片。

②讲图意,并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学雷锋做好事、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

③读应用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④分析数量关系。

A.“一共有12人,平均分成3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把12平均分成3份。 ”

B.“每组有几人?”就是要我们求什么?(求每份是多少?)

C.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引导学生讲出“求每组有多少人,就是把12平均 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板书)”

D,学生口述解题思考方法。指名说、集体说、同桌互说。

⑤列式解答。“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⑥问“12、3、4”各表示什么?“4”表示每组有4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和要 分的总数“12”的单位一样。

(2)试一试:王大妈买了12只月饼,平均装在2只盒子里,每盒装多少只?

①学生独立填写课本括号后,列式在课本上。

②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

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3)小结。观察两道应用题。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板书课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得数的单位名称和要分的总数的单位 名称一样。

3.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87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 答。

(2)综合练习:完成练一练4、5、6题。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答。

(3)对比练习。

①出示练一练第3题:二(1)班有6只皮球,二(2)班的皮球和二(1)班的同样多。两个 班一共有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算式。问:你为什么用乘法或加法来计 算?

②出示:有12只皮球,平均分给二(1)和二(2)班。二(1)班分到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 解答并集体校对。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还能不能计算 ,为什么?根据这个算式你还可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

4.教师、学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怎样的应用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