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方法等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以“最少的干预、最大的耐心、最多的观察”为指导策略,充分挖掘出数活动的作用,激发孩子的主体性(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数活动中,对材料有浓厚兴趣及探究的愿望,从而乐于参与数活动,自主选择材料、交换材料,敢于尝试不同的材料,积极动脑、独立思考。逐步养成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等的个性品质。充分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初步感受到数学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主体性的发展。

一、 有效提供层次性、趣味性、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

现代儿童观的核心是对幼儿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因为,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大胆表现的氛围,为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奠定好基础。

因此,我认真开展好平时的数活动,抓好每一个环节,不重复、浪费操作,并注意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并提供了巧妙设计、制作,有层次性、趣味性、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使孩子层层感知、推进,让他们借助各种动作及对教具的不同操作(体现梯度和层级的实物、图片、数的过渡)进行思维活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思考,理解数知识,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进行10以内点数,逐步运用逐一数数,分类数数等不同数法,并说出总数的活动“插花”中,我设计了三组操作,一组是“插花”(实物花、自制花瓶、数卡),一组是“花朵拼板”(图片、点卡),一组是“美丽的花园”(数卡、点卡),让孩子们逐步探索着,先做完了基本题后,再进行挑战组的冲浪……又如:在进行分类活动“树叶分类”中,我针对孩子能力的强弱,提供了层次性的分类材料,能力强的提供干扰因素多的材料,能力弱的提供干扰因素少的,且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能再次分类要求的材料。再如:在中班数活动“不同的时间”中,我围绕“认识早中晚的时间概念,及代表的日常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这一目标,设计了“捉迷藏”、“填标记”、“摆图卡并填标记”三组操作内容及相应的材料,让孩子进行有序操作,让他们在一个层次的任务完成之后,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活动,让每个孩子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找到适合自己现有水平、有趣味的操作内容,积极动脑动手,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从而获得成功的操作体验。

二、 有效创设体验式、宽松的操作活动情景

1、中班幼儿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的,他们能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对事物理解力逐渐增强;表征水平逐步提高……并且,开始对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材料感兴趣。因此,在数活动中应该注重操作环境的创设,凸现体验化的情境,让孩子在生活化、游戏性的环境中体验、感知数知识。如:在“蔬菜宝宝”数活动中,我们结合目标,创设了丰收的菜园情景,设计了“大拼盘”等操作,并提供了实物蔬菜等,让孩子在情境的氛围中,进行操作,体验到了一个大的物体分成很多小的物品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感受到蔬菜的大小、厚薄、形状等特征,并学习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排序、对应,感受序列等美。从而,让孩子体验到了自主操作的快乐,促进了主动性地发展。又如,在活动“动物分家”中,我在集体活动中,先创设了动物乐园的场景,让孩子扮演动物,进行找家活动;然后,在分组操作中,我设计提供了“看图分类”、“动物分家”等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体验中,掌握分类、比较、数数的知识。

2、儿童是与环境互动的,所以,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再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相结合,就更能推动、影响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数学习中,教师应该创设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微笑、点头、抚摸等体态语、并结合不同的指导语对待、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和自信,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数活动“新年礼物”中,由于操作难度高,有挑战性,所以,我在观察孩子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倾听他们操作中的表述,还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并对孩子进行心理的支持,如对于能力强的乐乐、桦桦、益青等,我就引导着说:“我们已经试过这样的排法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意在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寻找排序的规律。而对于能力弱的苗苗、艾艾等,我就鼓励着说:“没有关系,你可以再想想。”意在让他们借助于实物建构的操作经验,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逐步完成操作。

同时,由于数活动的特殊性,孩子的学习有两极化,所以,要注重那些能力相对弱的、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从而,树立起操作的自信、体验到操作的乐趣。如宇骋小朋友胆子特小,且对数活动兴趣不大,看到操作后,他不知道应该先去哪操作,只是无目的地观望,于是,我逐步引导,帮助、表扬,使他逐步树立了自信心,产生了对操作活动的兴趣,知道了先尝试基本操作,再逐步体验挑战性的操作。在期末测试中,他自信地操作,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又如,在数活动“图形世界”中“图形拼板”操作时,袁袁随意抓了一个图形想嵌入,可就是不成功,我便提示他:“如果这样不行,再试试其他方法拼,好吗?”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也不是急于否定或肯定袁袁的见解,而是适时适度的点拨,留时间让孩子自己来发现、思考,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体验到操作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结果,袁袁真的把图形板拼好了,接着,他又尝试着新的操作……除了关注好能力弱的孩子,对于那些智力发展较好,但行为习惯等发展较差的孩子,我们也应该给予关注,与他们多沟通,适时地运用明、暗示等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有意注意等非智力因素的素质,而不只是关注他们的操作结果。如,乐乐是我们班数发展较好的孩子,每次操作成绩都不错,但他注意力易分散,行为习惯差。有一次小班的孩子来看我们的数活动,他一边随意地操作,一边偷看着我,注意力开始分散,最终,他控制不住,和小班的一个孩子玩闹起来了,于是,我先用眼神提醒、暗示他,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就再次用语言进行提醒,结果,他在我的提示下,注意力开始集中,进行了操作……

三、有效运用好同伴效应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同伴的行为对每个幼儿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幼儿操作、交往中表现更是突出,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同伴效应,利用群体交往中的互动作用,激起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达到交流互学的效果和增强活动的效益,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数活动“拼拼乐”中,能力强的乐乐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完成了一幅又一幅作品,还一边拼,一边说:“这拼出了个大螃蟹的壳,这是小鱼、泡泡、遥控器……”对自己的成果非常开心,虽然玩了很久了,但仍在那里操作着,不愿离开。而能力弱的王韦等孩子,却只是摆弄着图形片,几次不行,就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准备离开。于是,我就鼓励乐乐和他们合作活动,一方面让乐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并带动其他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使王韦等孩子也能在同伴的影响下获得初步的成功,增强起信心,激起再次尝试的愿望。又如,在开始的数操作中,大部分孩子玩好操作后,对老师提出的“把玩具材料放好后,再去其他组玩”的要求不理会,仅有可心等个别女孩子,会按我的要求,归放好,再离开。于是,我就让其他孩子进行观察,学习,并让可心等来做小老师检查,久而久之,孩子的这一习惯就在伙伴的帮带中养成了。

四、有效实施好评价策略

哲学家马基亚弗利曾说过:人的性格和承诺都靠不住,靠的住的只有习惯。足以证明,教育不只是为了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远比之更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评价的范围是全面的,不仅指向幼儿操作活动完成的质量情况,更注重主体性发展水平及幼儿其他个性特征的评价:以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对材料持有兴趣的高低、操作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有无探索和创新精神等为评价指标,评判出孩子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并且,注意多观察、多了解、多反思,及时调动,鼓励幼儿,随时调控,把握关键,促成孩子主体性的发挥。如,在每次活动中,我设计好观察记录表,就评价指标进行评定;每次活动后的效果反思,也关注孩子的主体及个性等的评价;同时,做好数活动的个案追踪记录分析,把这些指标落实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

以上,是我对“幼儿数活动对孩子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对幼儿数活动中人文精神的不断探索,孩子的主体性发展会有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