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通过调查,四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用过计算器。所以在突出:“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这一教学重点时,我设 计了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的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的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同时运用电脑课件介绍相关功能键的使用。

(三)灵活应用,辩证对待。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在熟练操作中总结操作的经验,养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为需要教”,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计算器的经历,所以在“初试本领”时,我出示书上的例题,直接放手让学生练习,在交流答案时,再适时地提问:“你是怎样输入的?”然后结合电脑演示,让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的学生有一次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意识。

在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学生“大显身手”。这一组的六道题目,数值比较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我让最先做好的学生把算得快的秘诀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请不小心算错的同学说说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什么?在大家交流形成共识后,我归纳为 “整体读数,细心输入。看清数字,小心按键。”供大家一起学习。这样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善于应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是体现用计算器计算的数学价值,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下列步骤来突破。

同桌做数学游戏。目的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课本中试一试第一题: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数学的神奇。

(五)知识拓展,介绍电脑。

这一环节是介绍用电脑来计算,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六、说作业设计

课本中试一试第二题:括号内可以填几,先估计,再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题,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小组合作。学生的思维活了,手脚放开了,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认识,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