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方案、蓝图,是教师教学理念、解读文本、钻研教材、教学水平及聪明才智等多种因素综合体现而创造出来的产品、成果。好的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认真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花气力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设计出“上品”、“精品”,并力求“课课设计有新愈,让学生天天有个新感觉”。

教学理念反映一定时期的教学规律、发展方向及本质、特点,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认为,当前应遵循、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基本理念:

一对话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话,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双方在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相互关系中,进行互动交流、自我建构。这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双方是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互动交流,是以文本为中介的、彼此敞开心扉、互动共进、共创,解构或建构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愈见,倾听学生的发言,尤其是要珍视学生那些独特的见解,以商吸的语气、研讨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交流。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需求、渴望、期待,引发学生潜在的阅读技能和能动性、创造性,并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之间的桥梁,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知识、认识、感受、感悟等进行自主或合作的解构与建构。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一种建议、提示、引领、点拨,不应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认识等生硬地灌输、传递给学生,或者教师设计好一个个琐碎、具体的问题,用一个个琐碎、具体的问题牵引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

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的三句话:

花谢以后,棒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先后提出了五个问题:①“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②小葫芦长得怎么样?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表达了种葫芦人怎样的心情?④“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说明了什么?⑤这几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样的提问“引导”,实际上是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变相地“强加”、“传递”给了学生,无疑是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解构、建构,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没有使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与本文的对话。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