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积累并运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概括三个事例,并理解从中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教学工具:

1、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

2、查资料,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并背诵。

3、教师准备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音乐开始,创设氛围,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经历,引出本文。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默看注释,了解作者身世。

2、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几件事?试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

事例一:飞蛾的挣扎助于学生快。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长。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3、齐声朗读最后三段。联系上下文思考:从中可看出作者由三个事例中引发出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确:

①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②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

③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三、朗读全文,深入研读

1、朗读训练:

①各自练读;

②齐声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探究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问题。

①“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那骚扰着“我”的小飞蛾?

②小瓜苗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③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

④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①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那强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惊、敬佩。

②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只要它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它就拥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够顽强生活,人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坚强。

④参见前文中的三种思考。

3、教师小结。

适宜地介绍: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优美而富有的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地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唤生命,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品味语言,欣赏积累

1、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的。让我们一起来揣摩词语,品析鉴赏。

同位交流研读: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

明确:不能,跃动表达心情急切,跳动是一起一伏地活动。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作者惊喜之情。

③“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明确:因为小瓜子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作者对此十分尊敬。

④“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中“应许”和“辜负”如何理解?

明确:“应许”指答应;“辜负”指对不住(期望)。

⑤课文题目中“生命”为什么重复?

明确:重复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并发自内心的呼喊。

2、积累运用

选择下列词语,不少于3个,连成一段话。

庸碌、辜负、肃然起敬、价值、光彩有力、昂然挺立、茁壮、挣扎、擎天撼地。

五、拓展迁移,体验反思

1、围绕文章三种思考,联系生活,再举一两个事例。

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才;音体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凭着顽强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却勇敢无畏地开发数学新领域。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令你为其生命力赞叹?

3、学生自由发言。学了本文,你想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可围绕课文主旨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4、齐声朗读保尔的那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