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掌握圆周率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识出发,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第十册第十单元《圆的周长计算实际运用》,教材P100页的例6“试一试”、“练一练”和P101页练习十八的第5-9题。

2、教材分析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获得了圆周率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初步知识。在教法上,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引到新课内容,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投入学习中;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方法、强化练习。在学情上, 课堂上关注两三位学困生,真正做到面上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通过里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更易给他们直观的体验,反馈也更及时有效,因此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巩固知识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预算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老师: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圆周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师:好了,我们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课件):

半径(r) 直径(d) 周长(C)

6米

1分米

9.42厘米

学生口答计算方法与结果。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9.42÷3.14得到直径的?

生:根据C=πd。

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了根据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圆的周长的有关计算。(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懂得已知直径或半径,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已知圆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直径或半径。起着复旧引新的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