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认识“多一些”、“少一些”。

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屏幕。

课件呈现例题: 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猫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见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个比50个少得多,48个比50个少一些,54个比50个多一些,所以选择“18个”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二、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1题画面。

小芳说:“我拍了46下。”

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多少下?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2、猜人数。

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2题画面。

男孩说:“一班有38人。”

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讲述:二班可能有多少人?16人、36人、40人哪个更合适?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课间休息: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引导:你还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

4、“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排球标价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

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做完后汇报。

[设计意图: 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和想像丰富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活动

课件呈现:小猴拿着卡片50,小猫拿着卡片45。

讲述:小猫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板书设计: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狗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小猴比小狗做的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