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学前儿童一般是不会采用复述策略的,直到进入小学以后,儿童才逐渐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在此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1966),主试给幼儿园的儿童和二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并要求他们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回忆量均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为。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研究还发现,在同一年龄组内,复述次数较多的被试的信息回忆量也相应较大。这个结果说明,使用复述策略的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体对刺激信息的回忆量与其对信息复述的频率成正比。

第二,随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有人进行了一项有关复述策略的研究。具体做法是,主试给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呈现一组词,并要求他们过一会儿对这些词进行回忆,而且要求被试在主试每呈现完一个词后至少对这个新近呈现的词复述一次,如果被试愿意也可以对其他词进行复述。上述这种要求使得复述成为每一个被试必须做的事情。结果发现,在这种实验条件下,三个年级组的被试在复述的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复述的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采取的复述方式是被动的复述模式,表现为在每次复述时只是提到在所呈现的词列中的最后那个词;相反,年龄较大的被试采取的复述方式是主动的或积累型的复述模式,即在每次复述时能将已呈现的词列中的若干个不同的词一一列出。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复述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复述的技能日趋熟练。这必然带来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灵活性水平还很低。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记住20个字,并把它们回忆出来。这20个字可以归为4类,按随机顺序呈现。记忆这种材料的有效办法是把同一类的5个字放在一起进行复述。结果发现,8岁儿童从不采用这种策略,10岁儿童也很少采用这种策略,但13岁儿童却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策略(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复述的灵活性也在提高。

2.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

复述策略对学生的回忆成绩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研究表明:

(1)复述可以提高各年龄阶段个体的记忆成绩;

(2)只要采取复述策略,学生的记忆成绩就比没有采取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记忆成绩好;

(3)通过对不会使用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记忆成绩;

(4)对只会采取较简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较高级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记忆成绩;

(5)通过对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有关复述策略的训练和大量练习,可以使回忆量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具有中等IQ的成人的水平(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我国心理学家左梦兰等人的研究(1990)也证实了训练对儿童的分类复述有促进作用。而且他们认为,9.5岁儿童进入了训练的最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