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知觉主要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一、视觉

眼睛是周围世界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说人们所获信息量的80%左右来源于视觉。小学生的视觉是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和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的。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俗称视力,是指在一定距离内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有人对儿童视敏度的研究证明,童年期的绝对感受性的增长比幼儿期缓慢,而差别感受性的增长比幼儿期显著,尤其是7~15岁的差别感受性比绝对感受性提高很多。据研究证明,10岁前儿童的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儿童的水晶体的弹性较大,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看得都较清楚;1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调节能力逐渐降低。

小学儿童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运用视觉的机会很多,近年来,小学生中戴近视镜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与眼睛的生理机能变化有关,更与人们用眼习惯有关。有的儿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经常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地注视,造成眼睛过度疲劳;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太近,使眼睛只习惯近物;写字时执笔的姿势不正确。有人曾对五百多名中小学生作调查,发现执笔姿势不正确的达 65%。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视力,还会影响学生的骨骼、体形的健康发育。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小学生正确用眼。此外,教室的光线要明亮,小学生的坐位安排要高低适当,教室里坐靠边位置的学生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调换等,以保证学生视力正常的发展。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能正确匹配各种不同颜色,对于经常见到的颜色也能叫出名称。至于不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精确命名,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训练有关。有人用20个深浅各不相同的红色和黄色毛线团对20个孩子进行训练,每天训练20次,要求按颜色深浅顺序排列5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经过4天,训练的结果为:红色由原来能辨别3种提高到能辨别12种,黄色由原来能辨别2种提高到能辨别10种。对绿色、蓝色训练也有一定效果,训练前对绿色和蓝色不能辨认,训练后,对绿色能辨认6种,对蓝色能辨认4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以及其他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多种色彩,并教会儿童对各种颜色的正确命名和正确使用,以引起儿童关心和注意周围五颜六色的世界,从而提高儿童对色彩的辨别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