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一册96-115页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算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单元教材背景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计算,认识了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了连加以后的一个教学单元。它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再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能做到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按《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应达到每分做8~10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继续渗透了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初步接触了统计表,这为今后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学习了连加以后的一个教学单元。少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算法各式各样,并没有得到优化。也有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不是很熟练,对加减法的意义了解也不是很透彻,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10以内的加法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达到计算熟练,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学中可能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有的学生可能和他反复解释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关爱和帮助。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内容分5小节进行教学

第一小节:9加几(第96~102页)……………………2课时

第二小节:8、7、6加几(第103~109页)………… 2课时

第三小节:5、4、3、2加几…………………………… 2课时

第四小节: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第五小节: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1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根据《标准》的要求,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是今后计算的基础。我们应该由此起步,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计算意识。教学中应该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当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要让学生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多次认识的机会。要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从掌握计算方法到能够正确地迅速计算,从单项练习到混合练习,从视算到听算,逐步达到每分钟能做8~10题的目标。练习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对即使枯燥的计算练习也能有较高的兴趣。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依据题型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分小节教学建议:

第一小节:9加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6~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小棒。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教材分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方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教材一开始用运动会的场景,为学习计算9加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首先利用饮料的情景,引出对9加几的算法的讨论。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点数”,可能有“接着数”,也可能有“凑十法”。我们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没必要客意地去强调算法的多样性。教材在例2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来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用实物显示了凑十和口算的过程,并在算式下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计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在“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环节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确定参加运算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借助实物图以及前面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出9加几的正确答案比较容易,但对理解和熟练运用凑十法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的孩子可能能模糊地理解到凑十的方法,却不能用语言来完整地进行描述。

教材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情景引出9加几的算法的讨论,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凑十法的原理,然后在实物图的基础上用圈一圈的办法进一步来熟练,再配合图在算式下注出凑十的过程,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慢慢抽象出计算过程,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得出得数打下基础,最后达到能熟练准确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遵从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然后动手圈一圈,并在算式下标注出凑十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第二小节:8、7、6加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3~10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迁移,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方法,并能熟练计算。能体会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获得根据问题收集数据,确定计算方法,再算出结果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通过动手操作,理解8、7、6加几的凑十方法,从具体的实物当中抽象出算法。通过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根据问题和图意收集信息和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更深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的方法并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