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全面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宁夏银川市实验小学  刘 燕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认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学实际中我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重视积累背诵——建立开方式作文素材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明写作能力的增强与“多读”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以课文为载体,向课外拓展,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又到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很自然地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素材苦。如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使学生从中多渠道吸收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如教学《梅花魂》则以梅花为线索,指导学生先读一读有关梅花的文章,了解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以色、香、韵、态俱佳,且凌寒于百花而倍受人们喜爱,与人民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人们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清;再读读有关梅花的诗词诸如陆游、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等,从而了解古人爱梅的情怀。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梅花赞》或《我看梅花》。这样以读促写,学生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积累,不再觉得无话可写,还从中学到了写作技巧。

在阅读内容上教师不可统得过死,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作品可涉猎,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小说散文;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进行指导,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度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文章要默读,要注意重点研读了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辨相结合。还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紧密联系生活

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阅读了写作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其实说话训练就是口头作文的训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加强说话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堂语文课上课前,让两三位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说话。从轻松的读书交流开始,如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等,然后不断提高要求,讲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针对塑料袋影响校园环镜卫生的情况,说一说倡议书,提一提合理化建议。有时还要注意进行简单的包装使其充满情趣,如带上头饰的“小燕子”介绍春天的美景,带上胸牌的的“导游员”宣传自己的家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增强,为了说好学生往往会下很多功夫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更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说话内容的来源)。这样学生锻炼了迅速组织语言和材料的能力,从而形成快速作文的能力,为书面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