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东营小学 李倩)

一、活动引入课题

活动一:

师:(简笔画画出鸡、兔)你从中读到哪些数量关系?

生:一只鸡有一个头,一只兔子有一个头……

师用1、2、4记录学生发言。

师:如果我们把鸡和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数量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

板书:鸡兔同笼

活动二:猜测入思

师: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说头数大家来猜鸡兔的数量。看谁反应最快。1个头?

生:一只兔子或者一只鸡。

师:2个头?

生:一只兔子和一只鸡、两只鸡、两只兔子。

师:看来只提供一个信息并不能知道鸡兔的准确只数。那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有3个头,8只脚,会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生:1只兔子,2只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出示例一:

(二)猜想验证,教学列表法

老师这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找出答案(圈起来),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头/只

鸡/只

兔/只

腿/条

8

1

7

30

8

2

6

28

8

3

5

26

8

4

4

24

8

5

3

22

8

6

2

20

8

7

1

18

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答案。

师:介绍列表法。列表法有什么优点?

生:很好理解,一目了然。

师:如果题目变成30个头或者50个头呢?我们在用列表法合适吗?

生:如果数很大,用列表法很麻烦,效率低。

师: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新的更简洁方法。同学们再来观察下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的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下。开始。

(通过列表法来启发学生,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尝试假设法(难点),并利用画图法更形象的解释假设法。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方法

生:①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只。

②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反而减少2只。

3、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

师: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增加1只兔子应该增加2只脚,为什么大家却说增加了2只脚?

生:因为1只兔子比1只鸡多2只脚。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是鸡兔同笼为什么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有8只鸡和0只兔?

生: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刚才我们已经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之间讨论,一会儿派代表汇报一下。

(1)假设全是鸡

学生展示并讲解。老师帮助讲解。

生: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只脚,那把5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只脚,即10里面有5个2。用5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5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从而得到鸡有3只。

学生和教师一起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课件进行演示8×2=16(只)(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只脚)

26-16=10(只)(把兔看成鸡来算,4只脚兔有当成2只脚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2只脚,10只脚是少算了兔的脚)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只脚的兔有当成2只脚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只脚。)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只脚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2)假设全是兔

1、假设笼子里全是兔。这个时候把什么当什么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只脚的鸡当成一只4只脚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只)

学生展示并讲解: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只脚)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只脚,6只脚是多算了鸡的腿)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只脚的鸡当成有4只脚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只脚。)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只脚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3、肯定学生的答案,用课件结合画图法再演示一次,最需要强调的是4-2=2的2是怎么来。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一千五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鸡兔同笼“问题吗?(课件出示)

生:独立思考。

生展示并讲解:

生1:(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35×2=70只脚,这样就多出94-70=24只脚。

(2)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鸡,也就是有24÷2=12只兔。

(3)所以笼子里有23只鸡,12只兔。

生2:

(1)如果笼子里都是兔,那么就有35×4=140只脚,这样就少了140-94=46只脚。

(2)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也就是有46÷2=23只鸡。

(3)所以笼子里有23只鸡,12只兔。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

生活中你见过有人把鸡和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养殖的吗?就是放在一个笼子里也没谁会去做数头数脚这么无聊的事儿吧!我们老祖宗干嘛煞费苦心的研究来研究去的,一千五百多年都过去了,鸡兔同笼这道题还作为宝物似的流传至今?

“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进行“龟鹤同游”

三、巩固练习,拓展引申

1、师: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生说说思路。

“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2、师:看来鸡兔问题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它就像一个模型“鸡兔同笼”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鸡兔同笼”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行,一次性就解决了好几道经典的问题,

大家发现了没有,这类题目有个结构特征:告知两个未知量的和,两个未知量之间一定的量值关系,求未知量。

“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研究解法,并上升到一种模型,最后进行广泛运用,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各种数学问题时,能有“模型”意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你必将走向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回顾下刚才的所学,我们今天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生1:我学会了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生2:生活中有数学。

……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很多种方法,如:方程法,抬脚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希望大家都能做个爱思考,善于发现的好学生。只要大家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