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

发展幼儿的 “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例如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把积木收拾到有相应标记的积木盒里(形状求同),就餐后让幼儿把碗、调羹和餐巾分开摆放(餐具分类)等。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耍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又如在比较物体数量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 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

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