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景,激兴趣

师: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交谈,我知道了你们去过那么多地方,真不简单。有句话呀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一看。(课件配乐展示杭州西湖十景,教师适时简介,定格在九溪十八涧)

学生欣赏画面。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看直了,多美呀!这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它汇合了九座山的细流成了一条小溪,又汇合了许多山的细流成了一个涧,“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这里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清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渝樾来到了这里,他被眼前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诗,叫做《九溪十八涧》,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生:(异口同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诗。(板书课题)“溪”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看它跟什么有关系呢?

生:(齐声)跟水有关系。

师:跟老师一起读,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再读。

(通过配乐杭州美景的展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感染,使学生有一种“情动而辞发”的欲望,这时引出渝樾也被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吟下一首诗《九溪十八涧》,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师:下面请大家把书拿起来,翻到102页24课《古诗二首》第一首《九溪十八涧》。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同学们谁来说说遇到生字该怎么办呢?

生: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其有一种成功感,读起来兴趣浓。)

师:你真有办法,好,我们就按这种方法读一读,注意读书姿势,还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开始吧!

学生自由初读古诗。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2—3名)读。

师:你的字读得真准,声音真响亮

(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师:请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学生同桌之间互读。

师:现在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2—3名)读。

师:我们一起试着读一遍。

全体齐读古诗。

(同桌互读,意在培养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懂得欣赏别人,从而向他们学习。)

3.师:诗里还有几个生字呢?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生字:重、叠、曲、环、溪)谁来给大家拼读一遍?

生:2名。

师:谢谢你让我们听到这么响亮的声音。“重”和“曲”还有另外一种读音呢,谁知道?

生1:重的另外一个读音读重。

生2:曲的另外一个读音读曲。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1:重,重量的重。

生2:曲,曲子的曲。

生3:歌曲的曲。……

师: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生字,全体学生跟读。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字的读音。)

4.师:诗里还有两个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呢!(出示泉)请看大屏,这是什么字?

全体齐读。

师:你能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1: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水,白水为泉。

生2:白色水。

师:你真有办法。请伸出你们的小手来,我们一起来写。

全体一起书空。

师:写得真漂亮。再来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村”)

生:(齐声)

师:又到一村什么字呀?(课件展示)领读一遍。

全体跟读。

师:我们怎样更好地记住它呢?

生1:树是木字旁,说明跟木有关系。

生2:“又”到一“村”就是树。

师:我们一起来书空。

全体书空。

师:让我们打开书120页,快来描描红吧!注意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看谁的写字姿势最好。

全体描红。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5.师:生字认识了,谁能把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呢?(出示:重重叠叠、曲曲环环、丁丁东东、高高下下)

生:指2名。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全体齐读。

师:生活中这类词很多,谁能照样子说一个这样的词语?

生1:高高兴兴

生2:来来回回

生3:大大小小

生4:花花绿绿

……

师:你们真是用心的好孩子,积累了这么好的词语,将来没准能成为一名大诗人呢,继续努力哦!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叠词的运用,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叠词的音韵美,照样说词,唤起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

三、再读课文,品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又会读又会说,真聪明,相信你们不带拼音也能把课文读好,试一试吧!(出示课文)

学生自由试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2——3名)

师:下面我们男生一队,女生一队赛着读一读,好吗?

生:(齐声)好。

男女生赛读。

(适时的鼓励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赛读提高了朗读积极性。)

四、听声想象,悟诗情

1.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生:(齐声)欢迎!

师:其实呀,古诗也像音乐一样有它的韵律和节拍,只要读出古诗的节拍来,就会把古诗理解的更好。请听:配乐范读。(课件示画出节拍的诗)

学生不由鼓起了掌。

(使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你们也可以学着我这样读一读,注意学着我这样读出它的节拍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的还站起来读读津津有味。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朗读,但我觉得一年级孩子对古诗节奏的掌握还处于模糊状态,所以提议让学生也可以学我的样子读一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声情并茂地朗诵。(2名)

师:大家来评一评,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

生1:读出诗的节拍来了。

生2:读得有感情。

师:你真是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师:谁还想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发挥想象,认真倾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听到了什么?

一生读:九溪十八涧……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山。

生2:我仿佛看到一重一重的山。

师:对,这就是诗中所说的重重叠叠山。

生:我仿佛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师:这就是曲曲环环路。

生:我仿佛还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唱着欢快的歌。

师:这就是……。

生:(异口同声)叮叮咚咚泉。

生1:我仿佛还看到了很多树,有的高,有的矮。

生2:山上也长满树,有的高,有的矮,绿绿的,长得很旺盛。

师:这就是高高下下树。

师:你觉得诗中哪儿最美?为什么?

生:重重叠叠山,因为看起来很壮观。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重……)

生:我觉得叮叮咚咚泉最美,因为小溪唱着歌欢快地流着。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有这么独特的发现。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用心倾听别人发言,个性得到了张扬。)

五、诗画合一,赏意境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赶快把你看到的美景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吧。谁想到前面画?也可以边读边画。

生边画边读。(指4名到黑板上画,师加以指导分工合作)

师:谁想上台读一读?

指名上台在学生作画同时和着古典音乐读。

师:下面我们请台上的小画家介绍一下,你们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介绍

师:你们真会合作,画出了这么漂亮的一幅画。谁想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指一名上台介绍。

师:没画完的同学下课后继续画,回家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欣赏欣赏。刚才我们用画笔画出了九溪十八涧的美景,想不想真正走进九溪十八涧,去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呢

生:齐声(想)

(用画画这种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头脑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语言描述更直接,更形象,更容易。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一些词语是否真正理解。)

师:(展示课件)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生1:太美了。

生2:我真想到那里去看看。

生3:溪水真清呀,真想下去洗个澡。

生4:我想说一个字:爽。

生5:非常爽。

生6:我比他们都爽。

(用课件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六、和乐诵读,入意境

师:是啊,诗人给我们描绘出山是重重叠叠的山,多么雄伟,路呢?

生:曲曲环环路。

师: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泉水叮叮咚咚,唱着欢快的歌,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高高下下树。

师:高高矮矮,长得郁郁葱葱。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了九溪十八涧,你的心情怎样?

生1:高兴。

生2:很激动……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想到前面背?

生:(2---3名)配乐背诵。

师:是啊,诗人给我们描绘出山是重重叠叠的山,多么雄伟,路呢?

生:曲曲环环路。

师: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泉水丁丁东东,唱着欢快的歌,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高高下下树。

师:高高矮矮,长得郁郁葱葱。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了九溪十八涧,你的心情怎样?

生1:高兴

生2:很激动……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想到前面背?

生:配乐背诵(2---3名)

七、总结全诗,味无穷

师: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多美的景色呀!诗人只用几句话就给我们描绘出九溪十八涧的美景。其实呀,在我们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给我们读过许多的好诗,“床前明月光……”,还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中国古时候有很多大诗人写了许许多多的好诗,像《九溪十八涧》这样写景的诗更是数不清,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一首诗《一字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结束今天的学习。(课件示画面音乐)

生:和着老师不由自主吟起:“床前明月……”、“夜来……”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