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幼儿的人生阶段中也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这个阶段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时间,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段时间以来,“语言角”成为我们阳光大班受冷落的区角,孩子们每次参加区域活动时,很少有人到语言区,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开始分析孩子们不来的原因,从语言角的位置到语言角创设的特点我们一一进行了分析与反思,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语言角设置的地方,语言角材料的丰富性,语言角如何体现与幼儿的互动等方面都会影响孩子参与语言角的积极性。根据分析我们做出了以下尝试:

1.首先,调整语言角的位置,把语言区孩子们可操作的墙饰挪到了他们容易够到的地方。

2.其次,丰富幼儿不同的参与形式,如语言角设计可操作性墙饰 “和磁铁玩游戏”,我们把孩子们熟悉的形象用小磁铁固定在背景墙上,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它们调换位置、决定出场顺序,边操作边讲故事。故事排序也分为可调换大图卡的“故事列车”和装有许多故事图片的小卡片;还有设计语言角的故事主题墙,以“快乐的小公主”的形式,设计一个“小公主”的画面,以他们熟悉、喜爱的形象吸引孩子们来。

最后,让孩子们参与语言角环境的创设。如“故事列车”里的四幅图是孩子们画的,在学完诗歌后,请孩子们按照内容画下来,也可以模仿内容及形式创编故事,然后画下来,随意地拼放在一起,孩子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了。

我们还尝试丰富语言角的活动内容,将学过的诗歌打印出来,请孩子为空心的字涂满各种颜色,引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把孩子们涂好的诗歌,贴在“故事列车”旁边,面对自己涂出的五颜六色的字,孩子们特别激动,在不停地和伙伴交流自己认识的字。

通过以上尝试和调整,孩子们都喜欢到语言角里听故事、讲故事,阅读图书,玩有趣的语言游戏了,我们的语言角“活”起来啦!

二.在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他动作的内化”数学教育思想,使数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幼儿的“动”为主,但也不放弃传统数教育中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形式来开展数活动,并初步尝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数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 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 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杨文超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2、 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有话可说。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动中,都会有许多丰富的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制作并投放的,带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地反复摆弄中,在具体事物与具体动作的实践中,会自然而然的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三.在正式的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数教育的正式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同伴的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引导幼儿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并逐步使幼儿养成愿说、学说、乐说的习惯。

1、 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 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数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数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 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