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概况

我园区教研组是一个年轻化并富有活力的一支和谐教师团队。教研组拥有教师25名,共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25岁以下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 64%;25~30岁教师3人,占教师总21 %;31~40岁教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14%。二级职称的4人,占教师总数的 29 %;,一级职称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7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 100 %。教研组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师教龄分成了两个层次的教研队伍,分别是新生代教师及胜任形教师,教研分层,相辅相成,按需所求的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们教学经验的成长。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有多名教师获得市名教师、省市区教坛新秀、市区学科骨干、区级教育能手等称号。幼儿园一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重视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针对目前幼儿园新老教师组合的格局,深入开展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努力创设舞台,把青年教师推上公开课平台,把她们放到各类展示活动中“摔打”,有意引导她们参加教改实验。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既年富力强,又有改革精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逐年提高,我们园区也在紧跟步伐,不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

结构图

教研特色

我园以语言教学为重点开展领域,本着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

学质量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园本课程,深入探讨、实施“四小”活动,真正落实发展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地研讨语言学习环境创设,语言活动区布局调整及材料的投放,并有效地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语言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发展。

一、 园本教研、主题课程

主题化园本教研是我园近三年来在园本教研上的变革和探索,是幼儿园研修中心通过对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分析,以问题为驱动,以主题为线索,以理论学习、案例研析、体验实践和经验分享等为载体,以主题形式开展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网络状研究。主要分成了两个教研开展支架,一个是以“长线”为主的语言领域教研模式,一个是以“按需”为主的语言领域教研模式。

(一)“长线”教研,确定目标

深入研讨语言教学中的讲述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集体教研、自我学习、教学实践展示等,帮助教师提高各类讲述活动教学的能力,使园本课程真正为幼儿园发展服务。

积极研讨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的适宜性,根据幼儿的表现及区域设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使得语言区域的开展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继续落实结合班级语言特色,开发幼儿语言能力,从而多渠道地完善园本课程内容。着力将“四小”活动深入开展,让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并通过适当的精神鼓励,激励孩子在语言表述上有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各类展示活动:如区级开放、园际交流等推广我园课程、凸显我园特色;定期对课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二)“按需”教研,满足个体

观念的更新需要扎实地扎根于实践。我园把园本研修的目标投注在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实践上,注重以当前幼教改革动态与《纲要》精神为指南,从教师教育、教学及一日保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定期向广大教师征集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梳理,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案例研讨,寻找最佳教育策略,由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由于教学案例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们研讨的积极性高,自主参与性强,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解决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分层教研、合作互助

为了进一步加强园本研修与教师能力水平的契合度,我们根据教师的教龄、教学能力,将教师分成新生代教师与经验型教师两个发展层次,针对各个层次教师特点,开展分层研训,同一语言教学领域的分层培训。

例如同样的“语言教学”研究,我们要求研究型教师承担示范课,起好示范和引领;发展型教师承担研讨课,在争鸣中锤炼、反思;成长型教师承担跟进课,将学习所得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内化。我们还将有共同研究志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以“项目小组”、“教研沙龙’的形式成立自自发性研究组织,指导他们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不断在同伴的互帮互助中成熟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使园本研修更加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和特点。

三、 创新教研、形式多元

“在实践中培育快乐、自主、对话、合作、经验分享的教研风尚”是我园园本教研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的教师参与教研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工作,而是要超越自我,向更高角度迈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重视园本教研活动过程的创新,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努力构建快乐、合作、开放的园本教研文化。尝试总结出了以下多种方式:

(一)核心教研活动

适宜教师学习的普遍需要

集体研讨——互动性与共享性

集体研讨是主题园本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建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主题语言领域教学的园本教研机制,依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促进老师们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各方面成长与教学经验的提升,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老师们相互学习,共享经验成果,既深化了研究语言课程的主题,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学习——自主性与针对性

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要素之一。理论是导向,理论是升华,理论需要检验,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也成为大家的共识。一直以来,我们推进理论学习的落实,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试图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来满足教师在语言领域园本教研中的理论支撑的需要,如:主题活动的延伸方式之理论学习《语言领域区域指导》,通过这一学习加强教师们对幼儿语言区域的指导,促进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发展与需求。

知识竞赛——协作性与积极性

知识竞赛是介于教师集体理论学习或自主理论学习之后的,它利于检验教师对各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让教师在竞赛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的凝聚力。在我园一次语言领域理论学习后的知识竞赛中,教师们情绪激昂,有效地提升语言领域理论水平的,了解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于是我们将这种形式也纳入到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来。

微格评价—--深入性和启发性

微格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在我们方案研讨的主题教研中,我们恰如其分的将“微格评价”的方法引入到活动中来,绘本教学《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我们研析的主题之一,通过微格教学评价法使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自我启发、自我概括、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评价双方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多种教学技能的穿插组合和灵活运用,特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微格教学评价法不仅提高了教师观察、鉴赏和分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头脑风暴——自由性与灵活性

头脑风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例如在一个教研活动中对语言案例的设计,我们可以分为几组进行,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教师们的智慧碰撞,从而设计出优秀的语言案例,并与他组教师分享。这种教研形式,得到了教研组教师的一致欢迎。

年级组研讨——合作性与互助性

在日常教育中,每位教师都会面临很多问题,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如果加强相互交流、讨论与沟通,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园本教研中我们经常性让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语言特色内容的研讨活动,如语言领域研讨之年级组活动《各年龄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等内容的涉入,年级组研讨提供给每位教师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交流,加强教师们对语言领域的深入研究并付诸于幼儿教学中去。

(二)弹性教研活动

适宜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

午茶时光----轻松漫谈,感受幸福

由于受教研时间的限制,在教研活动结束后,各种不同的意见要么草草了事,要么高高挂起,要么还有几个人边走边议,意犹未尽。如果对意犹未尽的几个教师“添一把火”,支持他们自由结伴,三三两两继续讨论,此种情况一旦形成,则有组织教研活动之后的随机教研氛围就不难推动了。因此我们时刻鼓励教师们能将随时出现的教学问题随时摆出来,利用空班的午茶时间,自由组合同事畅所欲言,思考教学行为如何跟进。同时教师们经常会为得到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与同事达成共识而从内心感受到教研的幸福感。

教师博客----静心反思,随机互动

我们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每位教师园本教研的足迹,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教师博客作为博客在教育中的一种创新应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互动教研的新平台。每位教师相继在新浪分别开辟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教师在博客中有对平日语言教学活动的反思及教学内容同课异构,并相互分享,相互学习。教研博客成为教师自主研修和观点辩论的主阵地,实现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团队的教研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风采展示----示范引领,有效互动

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的优势课例资源,选用了较为典型的语言课例进行同课异执,发挥经验型教师的示范、带动及专业引领作用,不仅为她们提供了一个促进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我园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对于新生代教师,我们给予公开语言教学活动的展示机会,如园内优质课评比、年级组每月推优,辅导网开课,承担市、区公开课任务等等,在教学研讨、实践的互动中真正锻炼年轻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语言活动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