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背景

古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源水来。”这是南宋大学问学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同时,人们读杂志的比率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之多。

中外

据国民阅读调查组介绍,在对家长和孩子是否喜欢读书这一行为的对比研究发现,家长“喜欢且经常看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数据显示,有95.1%的儿童因家长喜欢且经常看书而喜欢读书。在家长不喜欢看书的家庭中,则有23.7%的儿童同样也会不喜欢读书。

美国的孩子5岁就到公立学校上学前班,许多家长为孩子准备各种图书,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美国家长认为,美好的童话对孩子身心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如今的社会更加不可或缺,这些就像搭建楼房的地基一样重要,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背景

1、认字——家长的态度。

An妈妈记录到:An看的书中一个字都没有认错,下次要找些有难度的书给他看看了。

教师分析:亲子阅读中存在家长仅重视幼儿是否能认得字,并不重视故事的画面、语言与情节等现象。

2、翻翻——幼儿的态度。

小宇妈妈记录到:小宇看书,多数是我讲故事,然后我再提问,看一遍就再也不翻阅了。

教师分析:亲子阅读成为幼儿享受亲情的一个活动,但真正意义的阅读成份降低。

3、讨论——幼儿的兴趣

图书角里,幼儿们共同围绕着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在讨论里面的食物。

顺顺:“我吃过火腿肠,特别香的。”

丁丁:“我喜欢草莓!”

面面:“我还摘过草莓呢!”

丁丁:“冰淇淋吃多了是要拉肚子的。”

面面:“我妈妈也不给我多吃冰淇淋。”

顺顺:“毛毛虫的‘毛’就是你的名字里的‘毛’字吗?”

小毛:“是的,我已经会写了!”

顺顺:“我还认识‘上’字?你看,就是这个……”

小毛:“老师,你看他在书上画毛毛虫了!”

教师分析:孩子的兴趣点和我们成人预想的并不一定相同,他们用自己的视野来发现绘本中的元素、能主动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有着模仿、学习的欲望等等,这恰恰有时是我们成人所忽视的。

三、活动设计

1、活动形式

每两周一次绘本漂流。期间,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亲子阅读,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我的读书笔记》。

2、附:《我的读书笔记》

四、活动解读

1、“我读的书名叫什么?”

——将自己阅读的绘本名称试着写(画)在表格中。虽然中班的幼儿并不太认识汉字,但他们平时会主动询问某字怎么念,是什么字?另外,每本绘本肯定有它的名字,阅读绘本不可避免地要知道绘本的名字才能完成阅读,所以我正视这种现实,设计此项给予幼儿试着写写画画这些名字汉字的机会,一是引导幼儿注意到汉字,二是满足幼儿爱模仿的需要和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

2、“我在书里发现了什么?”

——将绘本中自己喜欢的元素(人物、动物、色彩、食物、器物等等)记录(画)在表格中。在平常的亲子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幼儿仅读一遍就不再翻开绘本,他们只是读着好玩,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而从来不去自主发现自主思考绘本中一些暗藏的元素,总是依靠成人去提示,从而体验不到阅读中“获得”的真正的快乐。当然,这一现象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们成人没有采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去引导。所以,我采用的隐性教育的方法,通过此项给予了幼儿再次阅读的机会与要求,通过布置的一定的任务,暗示幼儿去发现,去记录,去反思,去表现自己的不受他人干扰的喜爱。

3、“本书共有多少页?

——将绘本的总页数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记录,考虑到有幼儿并不会写数字我请他们试着用点子来表示;其中还要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那页的页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