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王玉嫚

这节《圆的面积推导拓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拓展延伸。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一.明确概念: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须明确区分。首先利用课件演示画圆,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演示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红色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蓝色的是曲线围成的圆面,它的大小叫圆的面积。通过比较鉴别,并结合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以旧促新

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推倒过圆的面积公式了,但再问,孩子们,圆还可以转化成那些学过的图形时,有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计大部分学生会不得要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其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为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髓。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动手操作活动既是他们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看到“做”与 “思”脱节的现象,学生的活动完全成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活动目的是单一的、机械的,对思维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只有动手操作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思维训练的水平。

三. 转变图形

根据发现,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拼并观察它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如果分成32等份会怎么样?64等份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线段围城的图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 公式推导

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自主探索”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和机械学习而言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自主探索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因此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探索并非是放任自流,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由于儿童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他们的自主探索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开放的教学组织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大的思维空间,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动”但不能“乱”,如果把握不好“放”的度,将会出现学生无拘无束、放任自流的现象,当教师仅靠大声吆喝或敲击黑板的办法组织教学的时候,学习活动肯定是无效的。因此,开放的教学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放出去也要收得回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