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井冈山(gāng) 显露(lù) 血雨腥风(xuè)

2.区别字:粮(  ) 锁(  ) 稠(  ) 撼(  )

粱(  ) 索(  ) 绸(  ) 憾(  )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