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展示课上,A老师展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首先,教学语言简洁、凝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广场“处处是景,点点如画”,“说得好就能写得好,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口”,“给还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先说”等。其次,A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很到位,课堂组织严密紧凑,教师简洁精到,自然得体的过渡语,使课堂各环节衔接自然,紧密流畅。再次,教师反馈及时。如在让学生评价同学介绍桂林景色时,学生一时无话可说,教师及时调整要求,如“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哪些地方说得好?”学生无从入口,于是调整要求,“有什么好词、好句说一说”。这样及时反馈,使学生 有话可说,乐说敢说。

B老师,也许是借班上课的原因,也许是老师个人的原因,在学生感到习作较难而打不开思路,调动课堂情绪的办法不多,因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相对来说不太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从两堂课的课前准备来看,A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新世纪广场体验场景,制作了新世纪广场的景点幻灯,准备了好词好句筐。这些工作对这次习作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B老师的课前准备,只是选择了一篇幅范文,对于打开习作的思路显得针对性不够强,因而调动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稍显逊色。

总而言之,这两堂习作展示课,一些听课老师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参与的广度还不够,说得多写得少,没能乐见到人人争先“我要写”的感人场面,没能看到学生的当堂作文等。继而提出了这个问题——口语交际如何与习作相结合,避免上成口语交际课?这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听这这两节课,如何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感想是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强调生活味,淡化作文味,即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课堂平淡化,在起步时降低要求,不提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感受“作文让我如此美丽”,会如何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