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有效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问题。

去年,镇里组织了“同步教材与典型课例”教学研究活动,展示了两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课堂教学。这两堂课围绕“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一教学目标展开观察、说话、写话能力训练,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的反思与评课颇有学习和研讨价值,促进了我对习作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一、学习方式的选择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A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选择说与写内容。首先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地方,让学生围绕自己熟的地方说话,从而有话可说。其次选择新世纪广场中自己熟悉的地方写一话,让学生有话可写,树立了学生能写好的信心,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2)、利用小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在写新世纪广场之前,A老师让四人小组先讨论、互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机会。之后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新世纪广场主要景点图片,充分让学生观察、说话、写话,促使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笔,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学。

B老师的课堂,采用的是传统的套路,按“审题-选材-范文引路-习作-展示”的结构组织教学,注重了写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构段。在课中,B老师提出了让学生合作作文的观点,我觉得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有创新意识。但就像《霍元甲》中的一句台词所说的:“教了太多的套路,而没有实战经验,能成为高手吗?” 本节课,教师的指导很具体,然而写的时间较少,能力训练不够突出,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家斯第多惠曾经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习作课要取得成功,不仅有赖于教师丰富的知识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通过多种方法,唤醒学生的课堂情绪,始终让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