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年前“将相和”那段感人的情景。剧本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生动细腻的刻划,细节体现人格,引导孩子们在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格的伟大,丰满对人物的认识,是教学重难点所在。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导孩子品读有关段落,觉得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评析:

1、通过想象在个体心灵之中激活遥远的历史画面。

“汉字是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宗白华语)阅读教学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关键文字的品读,走进文本情境,沉浸在汉语言的无穷意味之中。还汉字的“筋、骨、血、肉”,给汉字以生命的气息。如一个“挡”字,无论从字形、字音、字意上所传达的是一种霸气、怒气,更能引起我们许多的想象,如谁挡谁?当时情景怎样等。教学中,紧扣“挡、让”两个字,以剧本形式引导孩子想象廉颇负荆请罪前后两次与蔺相如相遇时的情景。在想象中丰富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人格的认识。

其次,文本以剧本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形式新颖独特,为学生们喜爱。“如果从文化建构的角度出发,即便是言语形式的学习,也内涵了文化的意味与意趣。” 教学中,引导孩子编剧本,是文本情境的丰富与拓展。同时,学生们在编写仿创过程中,也感受到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独特的文化意味与意趣。

2、生活与文本碰撞中实现视野融合

在学生的生活中,只有给长辈才下跪,以示对长辈的尊敬。这是学生阅读文本前的视野。而廉颇是给蔺相如下跪,同辈人间的下跪,不只是尊敬,更是一种真心的忏悔。这样,在生活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对“跪”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苏霍姆林斯基语)的认识,由于有了学生对“跪”的亲身体验的参与,学生对“跪”的理解、对廉颇忏悔的真心感受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之外的感性符号,而是获得了浸润着学生感性生命的个人内涵。

3、细节体现人格。

剧本对人物高尚人格体现,就是通过言语、神情、动作等细节之中展现的。除了“挡”、“跪”之外,还有“狠狠”、“完全”等。学生在通过对这些言语细节的品读,也必将深深感悟到剧本的表达方法——细节体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