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技能在课堂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调控课堂教学进程、沟通交流师生感情的作用。因此,提问技能具有反馈、评价、激励、调控、强化等多项功能。

一、反馈调控功能反馈是实现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找出问题所在,并据此对课堂教学进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课堂出现冷场时,教师一个导向性的问题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和进度。

二、启发思维的功能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得指出:“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授课中运用“显式提问”或“隐式提问”的方法提出问题,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程度和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针对他们思维困惑之处的一设问,使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概念。教师的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题。”教师提出的疑问,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状态转入显状态,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设疑,还是学生质疑而生的“悬念”,都是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也是他们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产生许多“为什么”,进而“打破沙锅问到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