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与实施,应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记录下来的教师提问:

在“对顶角相等”的教学中,一位老师提问:“相交线有什么性质?”

在讲“平行四边形”时,教师提问:“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

在讲梯形时,有位教师提问:“同学们,请考虑一下,圆的内切梯形是什么四边形?”

一位教初中二年级的老师,在讲“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时,首先要确定积的符号,于是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再将绝对值相乘。这些都讲得十分到位。在得意之余,这位教师突然冒出一句:“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负负得正’呢?’’

以上的问题设计是否合理,问题的表述是否清楚,问题的答案是否确定,问题本身是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问,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比较高水平的智力动作。课堂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技能的角度分析,提问技能是一项综合性技能。它既体现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如语言的运用、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又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运用提问技能涉及语言技能、反应技能、观察技能、倾听技能、启发诱导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值得认真研究和综合培训。

木章就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数学问题类型与提问方法等展开论述,对于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数学课堂提问做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数学教育界十分提倡“问题解决”。弄清什么是“数学问题”,探讨数学问题的产生机制,不仅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更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寻找理论支持。

一、数学问题定义所谓数学问题,就是以潜问题的形式被主体数学心理场所感知的数学模式序缺。这一定义的涵义是:(一)指明了数学问题产生根源—数学模式序缺;(二)数学模式序缺只有被人们的数学心理场感知方可成为真正的数学问题;(三)数学问题一旦出现,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其他人是否再度感知;(四)问题的解决即数学模式序缺被序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