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数字引导法,就是在讲读教材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数字”进行分析思考。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常常一定的数量和发展顺序为形式而存在的。所以教师运用数字引导、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理解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就是抓住文中一些具体数字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具体设计了三个步骤:(一)、从数字明确课文题目的中心词。课文有两组分别表示时间和路程

的数字,很能体现课题的中心词。如下:

时间:28日早至29日晨 (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

路程:还有二百四十里

任务:夺下泸定桥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到,夺取泸定桥的时间十分紧迫,要完成任务关键在于“快攻”。课文中最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词是“飞”,所以学生很快就会知道“飞夺”就是课题的中心词。

(二)从数字中掌握课文中心思想。课文中对表现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这一中心思想,既有正面的叙述,也有反面的烘托。如揭露敌军阴谋诡计和描写泸定桥险恶的有关数字,就是从反面烘托红军的革命精神。如下:

 敌军数量  泸定桥

 两个旅  增援  离水面  几十丈

 两个团  防守  铁链  十三根

 浪花  一丈多高

通过以上数字的分析,学生自然会想到,红军要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夺取泸定桥,面临着的情况是疯狂的敌人和泸定桥险恶的地势,由此可见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

(三)从数字理清课文的层次。《飞夺泸定桥》是配合“文章的条理和重点”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而安排的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这一训练重点,认真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编写段意。抓住文中有关数字的分析,也有助于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时间  事件  情节

 1935年5月  红军向大渡河挺进  原因

 28日早上  接到命令

 29日清晨  赶到泸定桥  (飞) 经过

 两个小时后  夺下泸定桥(夺)

 夺桥后  奔向抗日最前线  结果

经过以上点拨,作出以上设计,课文脉络就可从表示时间的数字中清楚地显示出来,这时再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重点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课文经过“数字”梳理后,就会显示出内蕴的条理性、系统性,这就易于学生学习。这种方法运用在有关资源、物产、季候和写景、状物之类的教学中尤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