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时,敌机扔下的重磅炸弹先后在窑洞门口和门外不远处爆炸,但是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沉着研究作战方案,与周恩来、彭德怀谈论群众运动。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课后有老师在说这没上出,那没上,了解、熟悉教材的老师有较高的发言权,殊不知,他们忘了我们现在的教法与他们上这一课时完全不一样。其二,这篇文章对于刚分班的三年级学生,文章时代背景了解困难,加之学生能力普遍偏低,与老师还没有默契等原因。在三一班试讲,摸清学生的知识能力之后,结合本班实际,决定进行因材施教,重写教案,降低目标,减小教学难度,把目标定在读中完成勾画,理解课文内容。

二、前期点拨,有害无益

有老师说当学生理解了课文,我就不应该在按部就班的上了。

如学习 “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 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 ,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有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老师和孩子们合作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不要红色的部分可以吗?读完后,学生汇报:有学生说毛主席冷静、幽默。老师们听到其一(冷静)就认为学生理解了,没听其二(幽默)这个内容里有吗?学生是乱在说,没理解,当然,错在我之前的点拨犯下了错误,我拍学生理解不到,进行了读文点拨了一点点,引导学生说了一些有用的词语,就没有具体点破内容,这样又怕点拨多了上课就没事做的,结果学生记住了说过的词语,“乐意”的配合老师没头没脑说一些词语,根本不是自己的理解。所以,这是教学的一大经验财富。

三、抛砖引玉,患得患失

既然是块砖,就决定了得失。这次赶鸭子上轿,为老师们提供践行“1+2+1”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的课例,让我真正体验到把三个环节按要求上完整的真实性。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在预习这一块没有过关的情况下,一节课是很难按三个环节上完的,老实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40分钟才上到第二个环节就下课了。因此,加强预习效果的落实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这也需要家校共同配合,才能让我们的教科研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