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使孩子高兴或不高兴的情境,让孩子体验,表达各种情绪。比如,与孩子玩有趣的游戏、下棋、看喜剧片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失败的难过,胜利的喜悦甚至是面对“无理耍赖”时的愤怒。

■指导孩子对别人的情绪行为做出积极的回应,如对别人的微笑要给以及时的微笑。

适度表现型

孩子能够真实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比较理想的情绪行为表现。女孩子雯雯就属于这一种。她活泼外向,高兴时就咧开嘴巴笑,生气时咧着小嘴两手叉腰说:“哼!你不跟我玩,我不跟你好了。”(她虽然这么说,但是很快就与小朋友和好了,她从来不会因为生气而主动地打人。)她生病或害怕(比如她怕狗)的时候会伤心地哭,父母或者老师搂一搂、抱一抱,她很快就好了。平时,你跟她笑她马上回你一张笑咪咪的笑脸,你若和她开玩笑给她一个生气的表情,她则会跟你开玩笑地挤挤眼。

不管孩子具有什么样的情绪行为,以下几种方法对帮助调节他们的情绪行为是有利的。

■鼓励孩子说出来。高兴的事情说出来与人分享,你会更高兴,难过的事情说出来,才能帮助你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愤怒的事情说出来以后,你的气就已经消了一大半。

■鼓励孩子用绘画方式表达。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诉说,他们更愿意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各种情绪。因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所以要了解原因。只有孩子的各种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才能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孩子做榜样。父母用适度的方式表达的喜怒哀乐,孩子潜移默化中就会模仿学习。很多研究都揭示了父母榜样作用的巨大力量,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情绪交流对孩子的良好作用。

过激反应型

1 表现:这类孩子不管是高兴、难过还是生气,都有很强烈的行为反应,通常让人觉得“过头了”。例如,男孩子闹闹当妈妈来接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地叫一声“妈妈”,然后就在班里又跑又跳。妈妈越是阻止闹闹越是高兴,边跑边揪起玩具往地上扔。闹闹高兴的时候就抱着父母或老师的腿使劲地拽,而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停地哭,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还有的孩子是一生气就打人或破坏玩具。

2 评价:这种情绪表现方式的主要不利之处是影响同伴交往和学习,孩子的一些破坏行为容易引起同伴的排斥。同时,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不仅使孩子难以专心学习和思考问题,在性格上也容易导致暴躁或不能独立坚强。但它的好处是,十分外露的情绪表现很容易引起成人的注意,从而得到关注。

3 对策:

■试试深呼吸:平时找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深呼吸的游戏,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时便提醒他这样做。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