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不如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正面积极的模范作用将事半功倍。如有的父母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中表现沉默寡言,孩子看在的眼里,记在心里,这种间接的暗示会让孩子养成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习惯。而当父母在公共场合大方,健谈,开朗时,一旁的孩子会耳濡目染,随之仿效。孩子很容易养成开朗,大方,乐于与人交往的好习惯。

二、播撒希望的种子。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有这样一个法则:即要让孩子看到希望。当孩子不愿意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时,父母千万不要强求孩子改变,不要当面指责孩子说:“这孩子真没用。算了,你一个人玩吧!”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反正爸爸妈妈说我没用,我也就用不着和别人一起玩了。这样的结果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孩子更加孤僻。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一次机会,让孩子看到希望。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说:“哦,我的孩子今天有点不舒服,所以不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下次,身体好了,一定会和大家一起玩的,是吗?”家长善意的“谎言”会让孩子感觉很有面子,并会激励孩子不断改变,让孩子看到将来的希望!

三、让孩子游戏。

游戏是孩子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通过游戏,孩子的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中,孩子的动作、思维、语言、品质、情感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父母有目的地和孩子一起游戏,很容易帮助孩子摆脱孤独的阴影。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如“小白兔打大灰狼”。母亲和孩子可以扮兔子,父亲扮大灰狼。当孩子和妈妈一起开心地打“灰狼”时,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肢体方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游戏中会养成勇敢和大胆的个性。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其他方面的游戏。如图片游戏:打纸牌、接龙;结构游戏:各种积木;棋类游戏:跳棋、五子棋等等。让您的孩子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走出“孤独”的误区。

四、持久的实践活动。

作父母的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自己的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既要允许、鼓励孩子去邻居家串门,与邻居家孩子共同玩耍,还要有意识地把住在附近的小伙伴邀请到家里来。为孩子买来新图书、新玩具或可口食品,让孩子去邀请小伙伴来阅读,来玩耍,来品尝,创造一种良好的交往氛围,促使孩子内向的性格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改善。

父母还要经常带孩子外出参加社区、学校、传媒举办的各类活动,让孩子有接触不同环境、不同人群的机会。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有计划地带孩子游公园、参观画展、外出郊游、参加音乐会等等。只要不断坚持,采取正确积极的教育方式,再加上您对孩子持久不变的情感投入,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摆脱孤独的阴影,成为健康、活泼、开朗、聪明的宝宝!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