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乐至南关小学  黎晓宇

500)this.style.w=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考虑到学生这一平等交流的对象,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包括鼓动性、“煽动性”、“新奇”性、启发性、悬念性、模糊性、音乐性等。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语文的学科特点就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要体现这个显著特点必须通过语言。列宁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要使用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去传递信息、情感,去塑造学生圣洁高尚的灵魂,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语言修养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动性

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激发人们情绪,使其行动起来。鼓动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可以用刺激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俗话说:“遣将不如激将。”激将之法实际上含着极大的鼓动成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契机,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去激化这种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兴奋,勃发一种积极向上,奋发亢进的良好心态,再因势利导,拟订出学习的目标,收到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就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请同学们写出含义为‘大’的词语,越多越好”。这个“越多越好”其实就带有很大的鼓动性,就会激发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的含义为‘大’的词语。有时还可以用“这样思考多好!”“回答得真棒!”等语言来鼓动学生,使他们继续探究下去,信心十足地去寻求更完美的答案。

二、“煽动”性

天真活泼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越是在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越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有时候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在非正规的教学场景中迸发出来的。如高声喧哗下的激烈讨论,手舞足蹈地比划,成功后的高声欢呼等。有时侯为了尽可能地营造出这种活跃、富有激情的教学场景,教师的语言可以在有趣的基础上,大胆地、适当地加进能够使学生“火一把”的激情语言来“煽动”每一个学生,这就是语言的“煽动”性。

如学完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后,我问:“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你们对黄河未来的治理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请同桌及周围的同学大胆大声地讨论,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全部说出来。”我的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如沸腾的水一般,讨论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两人因为一个问题险些争吵起来。虽然课堂短时间内失去了严谨的教学秩序,但是通过激烈地讨论,学生的确有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想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