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根据《标准》的要求,分数被安排在两个学段中进行学习,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的教材学习中将较系统地认识分数。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本单元内容的编写力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因此,教材安排分数学习是从开始的。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没有思考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分一分(一)”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怎样表示呢?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 “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出分数的表示方法。“分一分(二)”则是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仅表示一个,也可以表示由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而整体的一部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拓展学生认识分数的视野。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例如,教材安排比较分数的大小,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比较抽象分数的大小,而是借助直观图形,通过“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大小的关系,这样编排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3.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当然,教材除了呈现大量的直观图形外,也十分注意数学的抽象,以逐步减少学生对直观图形的依赖。为此,在“吃西瓜”这一课“练一练”的第2题,教材就提出“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的要求,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