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炼丹家在长期的和大量的炼丹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化学成就。他们的工作多记录在历代的炼丹著作里,并辑入《道藏》以传世。可惜的是自唐开元《三洞琼纲》到宋、金、元三代递修本《道藏》,在元代几乎毁损无遗。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纂修《道藏》,但未能刊刻。直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方始刻板印行,并诏邵以正督校,重加订正,增所未备。《正统道藏》共5305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编,以《千字文》为函目,从“天”字至“英”字,分装四百八十函。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朱翊钧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刻道藏。《续道藏》共一百八十卷,从“杜”字至“缨”字,分装三十二函。据统计,正续《道藏》共收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其中与炼丹术有关的著作有一百多种。这些著作,如《抱朴子》内外篇、《云笈七签》、《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太清丹经要诀》、《三十六水法》、《诸家神品丹法》、《真元妙道要略》、《庚道集》、《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太清石壁记》、《丹房须知》、《金石簿五九数诀》等,都保存了大量的炼丹史料,是研究中国古代化学的宝贵文献。这些书大多隐晦难懂,研究难度很大,虽然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及其他一些学者的论著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但未获解决的问题比比皆是。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曾指出:“李博士(指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用四册书的篇幅阐述中国炼丹术发展史,从古代丹药一直讲到合成胰岛素,并与阿拉伯、拜占庭和欧洲的炼金术作了对比,内容相当精彩。他的工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炼丹术在早期化学和早期生物化学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表明,这个课题疑蕴尚多,仍然是值得化学史家深入发掘的‘富矿’。”

正续《道藏》所收绝大多数都是明代以前的炼丹术著作。实际上,就化学史而言,明代的一些炼丹术著作,如陈竹泉《黄白直指》、《铅汞奥旨》、《琴火重光》,李文炳《黄白镜》等,也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总的来说,由于炼丹术本身的局限性,并随着所谓“仙丹”、“灵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江湖术士点化金银的骗术为更广泛的人们所认识,中国古代炼丹术经过一千余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已接近尾声,它作为原始形式的化学的使命,也即将在人们的批判和嘲讽声中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