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理解“>”、“<”、“=”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的大小;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应发展的能力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的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二、单元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具体目标是:

(1)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2)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内容分析

(1)本单元知识网络

动物乐园(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高矮(长短、厚薄)

轻重

(2)教学要点

①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能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②认识“>”、“<”、“=”符号及意义,并用符号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③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比较高矮、轻重、长短、厚薄等。

④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比较活动。

⑶教学重点

①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②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和符号来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③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高矮、轻重、长短、大小、厚薄等。

⑷教学难点

①能正确区分和运用大于、小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②体会轻和重、高和矮、长和短等等都是相对的,从而建立比较的意识。

③掌握间接比较的方法

3、学情认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 “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课标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大于和小于符号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比较抽象,有的孩子到了二三年级还常常把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搞错。因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清两个符号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记住两个符号的不同。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经验介绍

本单元知识点是按照“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的层次来呈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怀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单元中的比较高矮、轻重、大小、长短、厚薄等内容在传统的数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单独安排章节,只是在其他知识中有一些渗透和孕伏。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活动。在北师大版的教科书中作为一个专门的单元进行了设置,可见这部分内容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单元内容编写的结构特点、目标,教学设计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2.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

3.教学中将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学习方式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激qing与智慧共生的过程。

4.教学中要重视组织和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和用好一些身边的、熟悉的材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走向家庭、社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表示数量的各种物体的图片

比较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的直观演示课件。

2、教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动物乐园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认识“>”、“<”和“=”符号,知道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语言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发展的能力

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高”、“矮”、“长”、“短”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渗透“同等标准”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高”、“矮”、“长”、“短”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3.学情认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 “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课标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