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等活动,掌握比多少的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择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标准》的理念。

要掌握“>”“<”符号,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比多少”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