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片断中老师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化物为我。孩子们身临其境,真正把自己当作“春雨”、“笋芽儿”、“雷公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主动地感悟语言文字,激发起阅读热情。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性格气质迥异,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应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要引导学生从消极地接受转变到积极主动地发现。陈老师处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读出来。如在理解“撒娇”一词时,陈老师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在倾听中指导读好“撒娇”,在对话中引导个性品读,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读得兴致盎然。教师再挖掘教材空白,一句“沉睡着的笋芽儿被春雨姑娘呼唤着,笋芽儿还可能会怎么说?”既激发学生多角度理解教材,又进行语言的积累。

3、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帮助学生找准想像创造的的切入口,“笋芽儿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说些什么?”这一富于灵性的诱导,使学生心中想像的涟漪荡漾开去,思维的触角自由延伸,语言潜能得到开发,认知储备得到激活,情感世界得到滋养;使课堂**迭起。他们一个个浮想联翩,妙语连珠,无不令人击节叹赏。在这里,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读得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读得巧妙有趣味。比读,在阅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巧设比读,故意将第一自然段的读得平淡,让学生从中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鉴别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感悟。学生在比读中悟出春雨姑娘的温柔。演读,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加上自己的动作读,孩子们把文本与他们的肢体语言有机结合,从中感受到语文描写的一个个形象,达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境界。延读,引导学生想象雷公公会对笋芽儿说什么?让学生把想象的句子窜连起来,粘贴到课文上读,学生读的课文有了自己“创作”的文字,是一种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