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目守恒观念是指幼儿认识到物体的数目不会因其排列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数目守恒观念的幼儿在比较物体的数目时,能够排除物体排列形式、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准确地做出判断。

假如让一位幼儿给8个漱口杯里各配上1把牙刷,他能判断出杯子和牙刷一样多,但当把牙刷都放进一个杯里,然后再问他现在杯子和牙刷是否还一样多,他就认为不一样多了。这时,就可以知道这个幼儿还没有具备数目守恒观念,因为他还不能摆脱物体排列形式变化的干扰。

又如我们让一个幼儿数出7个盘子和7个杯子,让他把盘子和杯子分别不留空隙地排成两排,然后问他盘子和杯子是否一样多,如果幼儿回答不一样多,就说明该幼儿也不具备数目守恒的观念,因为他还不能摆脱物体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干扰。

由此说来,幼儿的数目守恒观念与他们对物体数目的抽象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幼儿还需要借助物体外部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才能判断两组物体是否“一样”(或相同)时,就不可能达到数目守恒。如果通过一定的数学教育,幼儿对物体的数量属性开始有所认识——例如认为5只松鼠和5架飞机都可以用5个点或数字5来表示,能够把这两种在形扶、颜色、大小绝不相同的两种实物卡片放在一起,并说出放在一起的理由是“它们都是5个”,就说明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物体数目抽象能力,这时他们才有可能接受数目守恒的观念。

然而,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真正获得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数的抽象能力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直到他们有一天能够不再受事物外部特征和各种表现方式的“欺骗”,而对数的不变性保持“觉醒”时,才是他们数目守恒观念真正获得的时刻。

由此,数目守恒是需要幼儿自己建立起来的逻辑观念,我们无法教会幼儿数目的守恒,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提高幼儿对物体数目的抽象能力人手,通过开展一系列“等量判断”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幼儿物体数属性的意识、有助于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获得,而且还可为幼儿提供比较有效的操作方式。

具体“等量判断”活动的步骤如下:

1.区别“一样”和“不一样”

教师可提供“相同”和“不同”标记各1张,两两一样或不一样的实物或实物卡片若干张(如图1-8),要求幼儿根据“相同”标记和“不同”标记给相同和不同实物或实物卡片进行分类求同。

┏━━┳━━┓

┃冒 ┃留 ┃

┗━━┻━━┛

图1-8 区别“一样”和“不一样”

2.引导幼儿体验等量物体的不同空间形式

例如要求幼儿每次拿出3个(也可以是4个或5个)胶圈,分别粘贴出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案,最后请他们比较每张图案,说说有什么相同之处。① 每张图案的胶圈数量相同。

┏━┳━━┳━━┓

┃0 ┃ OO ┃ 8 ┃

┃ ┃ OO ┃ O ┃

┃ ┃ ┃ O ┃

┗━┻━━┻━━┛

┏━━┳━━┳━━━┓

┃夸 ┃OO ┃ 8、 ┃

┃ ┃ OO ┃O ┃

┃ ┃ ┃ O ┃

┗━━┻━━┻━━━┛

┏━┳━┳━┓

┃ ┃ ┃ ┃

┗━┻━┻━┛

图1-9等量物体的不同空间形式

又如让幼儿用一定数量的材料(假定是5个纽扣),想出各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每排出一种即要求点数一遍,最后问幼儿:“每次数的数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如图1-9)

3.区别“一样多”和“不一样多”

这一步可引导幼儿迁移第一步的活动规则,按“相同”和“不同”标记给“同数量点卡”和“不同数量的点卡”(如图1-10)进行分类。

4.等量接龙和等量配对

教师可利用上一步使用过的“同数量点卡”和“不同数量点卡”进行等量接龙活动,或提供等量但排列形式不同的若干成对卡片,开展配对活动。

(如图I-II,图1-12)

┏━━━━┳━━━━┓

┃ ┃

┃ ┃

┃ ┃

┃ ┃

┗━━━━┻━━━━┛

┏━━━━┳━━━━━┓

┃ ┃

┗━━━━┻━━━━━┛

图1-10“同数量点卡”和“不同数量点卡”的分类

┏━━━━┳━━━┓

┃ 雒k ┃

┃ 趟k ┃

┗━━━━┻━━━┛

┏━━━━━┳━━━━┓

┃ j膏┃

┗━━━━━┻━━━━┛

┏━━━━━┳━━━━━┓

┃ ㈣首 ┃

┃ ┃

┗━━━━━┻━━━━━┛

┏━━━━┳━━━━━┓

┃ 冒 ┃

┃ ┃ 口口 ┃

┗━━━━┻━━━━━┛

┏━━━━━┳━━━━━━┓

┃算'r ┃

┃ ┃~lllrlllllr ┃

┗━━━━━┻━━━━━━┛

图1 11 等量接龙

图1-12等量配对

5.认识数的不变性

在幼儿积累了大量物体的同数量但不同排列形式的经验后,教师可提供“等量判断”系列作业单(如图1-13,图1-14),要求幼儿在三排物体中判断出相等的两排或提出其他等量判断问题让幼儿回答,同时了解幼儿数目守恒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