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情感,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难点分析:

l 通过阅读文本,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细细地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到“我”与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之情。

l 通过联想和写作,感受冬至中“温暖的梦”、“希望的梦”的含义。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冬至的资料,搜集关于冬至的谚语、传说、故事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由题目质疑,交流关于节气的资料。

(一)板书课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预设:谁做的梦?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

(二)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对应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冬至的梦的特点。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前面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学生小组交流。先分段读课文,然后把自己读文中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留做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初读情况。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相机指导“窖”、“蚯”、“蚓”、“藤”四个生字的写法。

(四)回顾依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说说这是谁做的怎样的梦。

预设:这是“我”和爷爷做的向往春天的梦,这是一场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中关于冬至的介绍。

(一)师生合作读文章,边读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件出示段落内容

第一自然段:冬至节气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冬至前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我们对春天的期冀。

第四自然段:“我”心底对春天的呼唤和对冬至的梦的美好向往。

第五自然段:“我”再见梅花图和“我”对爷爷的怀念。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中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介绍。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关于冬至这个节气你知道些什么。

2. 对照课文介绍,交流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相关信息,着重指出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课件出示冬至的信息

3. 教师指导用舒缓平静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歌谣出发开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乐于自学、勇于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习收获的习惯。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通过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与课外对照,使学生对“冬至”的认识更准确。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的情境的朗读方式。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指导读书方法。(2分钟)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精妙的课题。冬至有梦,在老师心中也有一个梦,就是希望能在这堂课中教会你们使用一种读书方法:课件出示。

二、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应用四入读书法继续我们的解梦之旅。(2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9课,右手拿好一支笔,用来做标记和加批注。

阅读提示:(入脑读书)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思考:1、冬至时的天气怎样?2、都有谁在做梦,梦里会梦到什么呢?3、冬至的梦是个怎样的梦?课件出示学习提示。(5分钟)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这个“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

本环节注意点:

预设一:

师:先给大家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大雪飘飘,愈加寒冷,都说明冬至时的天气非常寒冷。

教师:谁能读出这种“冷”?

师:在这样冷的日子里人们就会自然的产生梦想:学生接说:(快暖和点吧!)

师:在我们的期盼中,谁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再读感悟。男生读第一句,读出冬至的寒冷;女生读第二句,读出春姑娘的温柔。

预设二:

师:许多的生命都开始做梦了,都有谁在做梦?梦里他们都梦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教师:这是冬雪覆盖下的苹果树,苹果树在做梦,他会梦到什么呢?葡萄枝、冬小麦、老草根儿、白菜、树苗儿( )。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一切的生命都在做梦。

师:对,一切生命都在做着自己的美梦。不仅在做梦,他们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师:徐鲁先生用心观察到了这些小生命的变化?又用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这些小生命那细微的萌动。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师:这些动词用得准。拨与扒有何区别?能不能调换一下位置?

师:一切生命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他们开始生长,在生长的历程中,都感受到那份(希望)。

师:变化这么细微,为什么作者能够发现这些细小的变化呢?

生:他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是因为作者心中也有着同样的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倾听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万物的萌动吧。

教师:作者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用心倾听了生命的声音。我们联想的翅膀在悄然展开,假如“我们都是冬至时节的(一棵草)”, 模仿徐鲁先生写法(注意使用修饰语,拟人的手法和准确的动词)写一写你的冬至的梦。

师小结:是啊,冬至过后,万物开始复苏,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孕育着迎春的力量,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而且它们好像已经等不及了。

预设三:

教师:可是,等不及也得等呀!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在这场漫长的冬至的梦里梦想了什么?

教师:这么多的美梦能快快实现吗?不能呀。等待是(那样的漫长的)。读课文体会,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等待的漫长?

生:还不能,还不能,八十一天,难熬。

教师:在《穷人》一课,渔夫曾经说过:“我们总能熬过去的。”那里熬是指桑娜一家人将艰难痛苦的生活,这里的难熬也是痛苦的度过吗?

生:不是,我们是怀着梦想、怀着希望来等待的,这种等待感觉很美好,很温暖!何况还有爷爷和梅花图的陪伴,那简直是一件快乐的事了,这也是下文说怀念的原因吧!

教师:那这里的难熬写出了什么呢?

生:作者盼望春天早日到了的急切的心情。

(入情读书)引导学生分行朗读课文,读出对春天的渴盼和热爱。

预设四: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冬至的梦是个怎样的梦。课件出示课件

预设:冬至的梦是甜蜜的梦、充满生命力的梦……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入情读书)读第五自然段,小组讨论: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什么?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入味读书)反复吟诵梅花图中的对联,感受“我”和爷爷的情感。课件出示对联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这就使我们感受到了冬至的梦的美好,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第二次再次提到梅花图,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怀念。从文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二)(入味读书)大师的作品,味道浓浓,文章哪些写作方法是你最为欣赏的?说说你的感受。

第一人称的亲切,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语言,创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四、拓展交流,增加积累。

(一)师生交流关于冬至的故事和传说。

(二)学生诵读自己搜集的关于冬至的谚语,教师补充。课件出示谚语

从课题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尤其是读书方法,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沟通两个课时的教学。

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逐步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和背诵指导,使理解与诵读交替进行,互相促进,成为有机的整体。

深化学生的认知,沟通学生和文本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梅花图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增加学生对冬至这个节气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