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借鉴教学用书)、教学内容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质量概念的感性认识。

依据一:《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标准

从中寻找出与《克与千克的认识》有关的内容标准,摘录如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下面我对以上两句话进行分解。

首先来分解的是知识名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包括克和千克的认识、克和千克的应用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就先来研究其中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又包括认识克、认识千克、认识常见的秤等知识点。

“换算”可以分解为:克与千克的换算、千克与克的换算。

“感受”可以分解为: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

“简单问题”可以分解为:填合适的单位名称、称一些实物的质量、比较质量的大小、质量的计算等。

下面来分解认知行为动词。这里的认知行为动词是“认识”,“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其替换动词有:说出、读出、写出、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辨认、再认、选择、标明、指出等。但根据这里的“克和千克认识”,我把“认识”分解为举例、识别、选择等。

依据二:《教师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上面已经分解过,现在分解一下目标2中的相关词语,“计算”主要是让学生会用秤称物体的的质量并能够读出是多少克或者多少千克,能够根据已知的物体质量计算几个这样物体的质量,或者根据几个物体的质量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

依据三:教材中《克与千克的认识》内容

《克与千克的认识》这节课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质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相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较轻的质量,千克用于计量较重的质量;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然后让学生运用对质量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质量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质量计算。

依据四: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依据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质量概念的感性认识”的分析,结合叙写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原则,我制定并叙写出《克和千克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2、会用恰当的质量单位描述具体物体的质量。

3、通过老师介绍,学生知道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

4、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体验,能说出常见的秤以及称物体的方法,会正确读出质量。

5、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让学生经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就要根据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评价方案,下面是我针对这节课设计的评价方案: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达标率95%。

2.通过活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来检测目标3、5、6,达标率98%。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2、4,达标率90%。

附:评价样题设计

填空。

(1)称一般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称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2)1个2分钱币大约重1克,1000个2分钱币约重(  ).

(3) 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教学流程:

结合我们教研组研究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我确定本节课的五个教学环节是:情景激趣,谈话导入;操作体验,探究新知;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全课总结,课外实践;达标测试、反馈问题。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设置情景

(1)课件出示课本85页上半部分的主体图。

小兰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去购物,阿姨告诉小兰:“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这包饼干的质量是110克。”又指着那边的豆油说:“那桶豆油的质量是5千克。”

(2)这时聪聪飞过来告诉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

2、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内容: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2)谈话:小朋友们,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国际上规定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国际上规定的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

看看你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你同桌。咱们看看哪位小朋友做得最好。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完成教学目标1)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探究1克。

(1)掂一掂

请拿出你准备的一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想说的?对于说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2)猜一猜:

在我们生活周围,比较轻的物品有许多,看这几种物品。(课件出示图形):一根圆珠笔芯、一把小刀、一个乒乓球、一个三角板、一粒药片、一个小铁钉等。

这些物品都藏在你们面前的盒子里,听老师的要求,请轻轻地把它们拿出来,放在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是1克呢?快快行动吧!学生先动手做,然后说。

(3)认认天平。

大家猜得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证明谁猜得对呢?

下面我们可以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那我们先一起来认真的听听有关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的介绍,好吗?(课件视频介绍)

(4)称一称。

请学生利用面前的的天平称一称小组里刚才说的物品的质量。小组活动。

(5)说一说。

说一说哪两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教师用课件闪烁正确的答案)。

(6)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的,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它们的质量单位。(完成教学目标3)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