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预习,了解顺序并分段。

师:昨天崔老师已经请王老师布置了预习《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是吗?那么有一个预习任务是崔老师今天早上才给大家的。短暂的十分钟预习时间,你们的预习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呢?让我们现在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好,先来看第一个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你们标了以后发现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一起说吧。

(PPT出示:

预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这个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帮助完成。)

生:9个。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来。

生:时间顺序。

师:其他同学有其他意见吗?

生:时间发展顺序。

师:时间发展顺序,崔老师要跟你确认一下。要么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要么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现在请你再确定是按什么顺序呢?

生:时间发展顺序。

师:刚才崔老师说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不对?时间是有先后的。事情呢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是事情的发展顺序。现在你确定。

生: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是的。好,看样子同学们预习过程中意见非常统一。那么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分的话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呢?打开课本来分享一下你们刚才的成果。你来吧。

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师:打开课本告诉大家。

生:1——5自然段,6——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1——5自然段前面有“我十四岁那年”,6——8自然段有“很多年过去了”,第9自然段中有“父亲与世长辞”,就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师:她根据课文中提示的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把课文分成了?

生:三部分。

师:好,有不同意见的吗?你来说。

生:我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6——9自然段。

师:恩,你把很多年过去发生的事情和父亲与世长辞后发生的事情归并到了一起,为什么呢?

生:因为后面主要写了父亲捐献眼角膜。

师:哦,父亲想要捐献,对不对?然后他真的捐献了。最后一部分到底写了父亲捐献还是在讲什么呢?能不能把它们归并在一起呢?我们待会讨论以后再来决定好吗?好,谢谢你。现在,我们大概了解了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有一位同学持有特别的意见,我们暂时保留。

二、细读课文,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概括文中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师:现在我们看,这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在讲什么内容?接下去崔老师请你完成阅读任务一。在这个任务里,大家仔细看要求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呢?你说吧。

(PPT出示:分部分细读课文,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概括文中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生:将PPT上的内容读一遍。

师:也就是说一个要求,是什么?你说。

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是的,在这个任务里面还有一个方法,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师:明白了吗?用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的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要求,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好,开始细读每一部分。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PPT出示:全文,其中“我14岁那年”、“很多年过去了”、“ 父亲与世长辞后”这些词语下面加黄线。)

师:好,已经有同学抬起头来了,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一部分?

生:第一部分写的是我14岁那年发生的事。

师:发生的什么事呢?注意主要事件在哪里?

生:就是我的母亲去世,然后有一位警官来我们家问我的父亲医院可不可以取用我母亲的眼睛角膜,然后我的父亲同意了。(学生无法再说,师引导)

师:我怎么样?

生:我很伤心。

师:恩,那么刚才在你讲的那么多的人物当中你觉得哪几个人物是最主要的?

生:我的爸爸。

师:我的爸爸是最主要的是吗?那么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就是医院取我母亲的眼睛角膜。

师:医院取用了吗那个时候?

生:没有,就是问爸爸同不同意。

师:那爸爸怎么样啊?

生:爸爸同意了。

师:那么也就是说主要人物是我的爸爸,对不对?我的爸爸做了哪一件最主要的事迹?

生:答应了医院取用我母亲的眼睛角膜。

师:对啊,你刚才抓住了主要的人物和他的主要的事情。再说一遍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生:我的父亲同意了医院取用我母亲的眼睛角膜。

师:真棒!她会了。第二部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说内容。谁来说?

生: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也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师:主要人物是谁?

生:我,我遵从父亲的与世长辞后。(师提醒)

师:第二部分在哪里?来,看屏幕上面划的黄线,很多年过去了。再看这一部分当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我,还有爸爸。

师: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把他的眼睛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师:捐了吗?

生:没有。

师:用什么词?

生:想捐献。

师:真好!连起来说。

生:我的爸爸想在自己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给其他人。

师:对不对?

生齐说:对

师:完全正确。第三部分,父亲与世长辞后——

生: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这段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父亲。

师:父亲吗?我吗?温迪吗?到底是谁?看看,一般在确定主要的人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就是比较通俗的做法是什么呢?找寻和搜索一下文章篇幅中描写最多的那个人物,一般可以作为主要人物。这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生:温迪。

师:你发现了是吗?她做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生:决定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赠给失明的人。

师:说的真好!连起来把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说一下。

生:温迪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赠给失明的人。

师:捐了吗?

生:没。

师:用一个词。

生:决定。

师:好,再来说一遍。

生:温迪决定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赠给失明的人。

师:真好!同学们明白怎样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了吗?现在我们还有一个话题,就刚才有位同学说要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归并在一起,你们同意吗?(师请刚才那位同学说,该同学摇头)

师:你同意吗?你现在自己也摇头了是吗?因为主要人物都不一样了,是不是要给它分一分,是吗?真好!同学们刚刚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一下子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了。然后呢我们了解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我们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大概在讲一件什么事情,对不对?

三、再读课文,运用“文本与文本连结”的阅读策略,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师:现在崔老师请大家再想一下这篇文章开头写到了什么?

生齐说:我14岁那年。

师:而结尾写到了——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

生齐说: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师:同学们,14岁的我碰上了母亲去世,父亲捐赠了她的眼睛角膜。而14岁的温迪却碰上了我的父亲——他的外公去世,我捐赠了父亲的眼睛角膜。同样面对捐赠器官这件事情,我们两个人的表现一样吗?完全不同,是吗?你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划下来。我是怎么表现的?温迪是怎么表现的?

(学生默读全文,找两个人不同表现的语句。)

师:同学们都举起手来,你来说。

生: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有补充的吗?

生: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师:经过你的补充,更完整了。还有补充吗?

生: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

师:是啊,这些是我的表现。那温迪的表现呢?

生: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PPT显红我的表现的语句,显绿温迪表现的语句)

师:是啊,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当中和这一部分当中,分别呈现了温迪的所说所做,从这两段的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我当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生:我非常伤心,很惊讶。

师:惊讶什么?

生:惊讶父亲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师:为什么会惊讶父亲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生: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

师:为什么不能这样对待妈妈呢?一起说吧。

生齐读:“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所以我不明白我感到惊讶,我还表现出了什么?

生:我痛苦难忍,我冲着父亲哭喊。

师:还有呢?

生:我痛苦,我愤怒。

师:当时我是痛苦的,惊讶的,甚至是愤怒的。那么温迪她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生:骄傲的,自豪的。为外公捐赠眼睛角膜的心愿而自豪。

师:是自豪的,还有吗?

生: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师:他把眼睛角膜给了那个失明的人,而那个失明的人将会见到光明。所以温迪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豪,骄傲,还有为那些失明的人感到充满了希望。是的同学们,那么如果要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读好这两段文字,你该怎么读呢?哪位同学愿来表现一下?

生1读第四自然段。

生2读第九自然段显绿的文字。

师:把一种自豪和骄傲通过朗读呈现出来了吗?好像还不够点。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好吗?

生齐读第九段显绿的文字。

师:对于这个“当然”你有什么理解吗?崔老师再来和你们合作一下,你们想想这个“当然”该怎么说,我读前半部分,你们接下去。

(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师:对于捐赠角膜这件事,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可温迪却觉得理所当然。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对两个14岁的少女来说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请你在文中找找原因。

(学生阅读全文找原因)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在文中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我14岁那年是不知道医院要取用我妈妈的眼睛角膜,而温迪14岁那年她的外公已经对她说过了。所以他们的表现不一样。

师:他们的表现不一样,外公到底说了什么呀?

生: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还有呢?

生: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师:外公的这番话使温迪?

生:使温迪热泪盈眶。

师:使温迪很感动,这之前有没有谁跟我讲过这段话呢?没有,一直等到母亲去世以后,我才知道,原来——

生:他和妈妈早以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师:我那个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可是温迪却早已经听外公有所讲起,她明白,看不见——

生:有多可怕。

师:当自己把眼睛角膜送给他的时候,让他——

生:重见天日

师:是多么——

生:美妙

师:美妙这个词用得真好!温迪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外公的什么呀?

言传,外公把怎样的想法言传给了温迪?(师在PPT内打入“言传”)

捐赠器官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外公怎样的精神?

生1:善良的。

生2:乐于助人的。

生3:无私奉献的。

生4:舍己为人的。

师:这样一种不计报酬,不分亲疏的一种精神,一种博爱的精神。

(师在PPT内“言传”旁边打入“博爱的精神”)

他把这种精神言传给了温迪,是不是?使得温迪和我的表现会有这么不一样。

师:崔老师再请同学关注下这段话“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所以父亲真的捐献了他的角膜。他不仅是言传还是?

(学生不会回答)

师: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这叫做言传身教。

(在PPT内“言传”后面打入“身教”)

师:把博爱的精神,救助他人的精神都呈现在了温迪的眼前,所以小姑娘的心里早早就种下了博爱的种子。你们看,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对话,它呈现了人物内心的想法,更让我们明白了很多蕴含在其中的道理。这样的话在文章中还有很多。

(PPT显黄警官与父亲的对话,显红我与父亲的第一次对话,显绿我与父亲的第二次对话,显蓝温迪与我的对话)

师:你看,黄颜色的部分是谁与谁的对话?

生:警官与父亲

师:红颜色的部分是?

生:我与父亲

师:绿颜色的部分是?

生:我与父亲

师:崔老师把这个也划进去了,“父亲愉快地告诉我,只要把这个他变成我,是不是也成为对话的一部分。

师:余下部分是?

生:温迪与我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来朗读文中的对话,思考这一次次的对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看小组合作的要求,开始。

(PPT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组长明确角色分工。2,个人练读所承担的角色的语句。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师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提示:怎样来分角色,请组长来安排。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有角色意识。承担什么角色就要体会这个角色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我们哪一组来呈现他们的合作成果?其他同学请你们仔细听,认真想这些对话有什么作用?

(一小组合作朗读四组对话。)

师:太棒了!可爱善良的温迪,慈祥的妈妈,还有无比坚定的外公,通过他们小组的朗读都呈现出来了。有点小遗憾,就是有加字或漏字的情况,下次读的时候再仔细一点,好吗?同学们你们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呢?现在请你做出选择,可以多选。

(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选择器,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答案。PPT出示四个选择

1.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2.说明器官捐赠的作用于价值3.通过人物语言对比感受精神的力量4.表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师:选择完毕,我们来看下选择的结果。

(PPT出示学生选择,选择1的人数为32,选择2的人数为19人,选择3的人数为30人,选择4的人数为14人)

师:看来1号和3号选项已经没有异议了。这些对话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想法,通过人物语言对比感受精神的力量。但对于2号和4号选择,同学们还有疑惑,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选择,那么我们来看下有谁选择了2号选项(指明选择2号的一个同学)请你来说说理由。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中有说明说明器官捐赠的作用于价值?

(学生有所犹豫)

师:哪一个对话,读出来就可以。

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他选择了这句话,那么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器官捐赠的作用与价值是什么呢?

生1: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师:这是一个作用,还有吗?

生2:让一个盲童恢复光明。

师:这就是他的意思,还有一个往下读。一个是有助于他人,还有一个是让自己的——

生:死的有意义。

师:死原本一切灰飞烟灭,但是当你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别人的时候,这个死就变的有意义,这就是器官捐赠的作用与价值。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如果你认同他,就把这句话振振有词的读下来。

(学生齐“读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那我们再来看第四选择中表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谁选了4?请13号来回答一下?你为什么说这里能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吗?你从哪个对话当中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师: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因为我为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师:你觉得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温迪,但是从这些对话当中你看到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了吗?

生: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师:对话呢,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

生:想要更多的人捐赠眼睛角膜。

师:你从哪个对话中发现的?

生: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师:通过温迪的嘴来表达他的想法,是吗?其实,崔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额外的阅读准备。(PPT出示阅读准备:文章中的“我”就是琳达·里弗斯,她是美国一个失踪儿童搜寻组织的创建人。她热心公益事业,为各种杂志撰写励志文章,帮助儿童和成人面对生理和心理挑战,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务。1987年琳达成为美国眼睛银行角膜移植和视力恢复代言人。这篇文章叙述的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的事。)读完这个阅读准备,你发现他的想法是否正确?

生:是对的

师:为什么?

生:1987年琳达成为美国眼睛银行角膜移植和视力恢复代言人。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就是在她成为代言人之后写的。所以在她的字字句句当中这些对话里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找大家来捐赠器官,捐赠角膜。所以这第四选项尽管选的人很少,但是你们很正确,你们很会读书,读懂了作者内心的想法。所以,最后我们做选择的话,其实这四个选项——

生:都是

四、后续阅读,完成理读单

师:课文上到这里,这对话这么感人,但是文章并没有全部放进课本。本文故事其实还有一个结尾,待会崔老师将理读单发给大家,在理读单的后面一页,大家去读了之后思考后续阅读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了是吧?那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