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这些方面的工作。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各行各业都有其文化,有“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现在又有人提出了“学校文化”(与之前的“校园文化”有所不同)。有关“企业文化”的概念给我们以启示。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我们老师最基本的任务,班级和学生是构成学校良好形象的基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育、有效的管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就是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而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够是“大而空”的、高要求高素质的;而应该结合本身的客观条件及学生、学校、农村实际的情况,建设一些实际、实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班级文化。笔者就农村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了一些实践。

农村班级文化既然要遵循“实用”的原则,就针对本班情况及学校、农村等情况,重点抓好思想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人际文化、学习文化的建设。

一、思想文化的建设

学校的首要任务教书育人,培养“四有”人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现代化接班人,需要从小抓起。班级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大,生活最长时间的集体。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小学中,无法接触更多英雄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东西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例如“班的奋斗目标”、“班风”、“班旗”、“班的口号”等具体的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如笔者在接班之后,就明确指出班级的建设目标是“环境高雅、举止文明、学风浓厚”的班级。在这一个大的理想目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及想象力,在班委的号召下,经过几次班会的讨论,确定了本班的基本目标是:“①以学校的“文明班评比细则”为基准,力争每个月都能夺得流动红旗。②力争成为常规先进班级、卫生先进班级。③制定公正、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及形式,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档案。”在本次的活动中,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当家作主”。此后,在这个基本目标指引下,还制作了“班旗”,制订了“班级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对班级管理、班级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班级文化。

二、环境文化的建设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剪画、贴纸画、书法作品及写生作品来点缀教室、装饰教室的四周。②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并划出一定的展示栏。③每个月要求班委或小组出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④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及名人挂象等。⑤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的口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在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活动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所以班级组织的文化团体的活动要实现“教化”。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笔者非常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流动图书室、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班运动会”、“赛故事会”、“赛诗会”等等,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人际文化的建设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同科任经常与学生“交谈”,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变化,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老师是“朋友”关系;平时,班主任经常家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社会中的表现,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此外,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更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能够互相配合好的,其它工作都轻易而举。因此,笔者十分注重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关系的发展。在班干部的产生上,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竞选班委,老师只要求选出的班委能够做到“办事公正、以身作则、真诚坦率、关心同学、善于沟通、具有民主和奉献精神。”在这个在的方向下,学生充分做主,对自己选出的班委都能配合其工作。凡班级出现的问题,笔者总是要求交由班委讨论解决,特别是对违纪的学生的处理。这样一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老师、班干部、学生都能互相信任,班级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五、学习文化的建设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要求具体化。如具体要求每天早上早读时间,安排科代表领读;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的细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做法的体会,但“班级文化”应该是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统一的要求与条件。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班级的特点,创造性地搞出每个班的特色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引导学生有良好的习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