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灵地学区 黄菊香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法指导 得体有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二是典型动人。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三是结构严谨。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比较阅读 开拓视野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的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