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基础,教师要创设空间,精心组织,为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有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

日常教学中,经常会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够,学生还没有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这种时间不充分的走过场式的自主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不痛不痒,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种与之相反,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多,学生长时间无所事事,学习气氛受到影响,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克服以上两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抓好备课过程中预设环节的设计,教师事先要准确分析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估算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恰当的时间,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这个时间里通过努力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或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悟一悟;抑或请学生将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某自然段中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抑或请学生将文中自己认定的重点句、段找一找、画一画。这样做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教学《黄山奇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黄山看一看,你们想去看什么呀?”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我想去看黄山奇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看看黄山奇松有多美。”“我想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确定了本节课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并选择了目标达成侧重点。因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确定的教学内容,他们就会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阅读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尝试,鼓励学生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有的学生喜欢查工具书,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老师应允许百花齐放式的多种学习方式,不必统一得过死,过于僵化。如教学《蝉和狐狸》一课时,我问学生:“这个故事很有趣,老师想让你们配合,你们打算怎么学?”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选用小组讨论法,有的选用朗读法,有的选用故事演讲法,有的选用分角色表演,有的还想画几幅连环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间,老师稍加指点,他们就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读、说、做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以四人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搭档,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范围的调整,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合作氛围。

二、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合作

合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合理分组,明确任务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采用异质法为好,即将男生与女生、学优生与学困生、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等不同情况的学生适当结合分组,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讨论,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每个小组人员以四人为宜,小组成员不宜频繁调换,也不宜长期固定,以每学期调整1—2次为好。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主持人负责记录合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检查员负责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确保每个组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合作小组可实行动态编排、角色轮换。

三、开发个性潜能,让学生探究学习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核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尝试、去成长。

1、创设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适时创设情境,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提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放一段鸟的叫声的录音,告诉他们这些叫声是很多灰椋鸟发出来的。让学生边听边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发问:“灰椋鸟是什么样的?”“它们为什么这么叫?”“鸟儿们在干什么?”……再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有些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就举手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鼓励大家再读课文,此时大家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了。正是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生疑”的情境,为他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才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为探究而读书,在读中感悟语言,启迪思维,获得信息。

2、构建氛围,激励大胆探究

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片,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才能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学中应该发扬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让学生谈谈对林冲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很欣赏林冲的做法,因为他们说林冲谦虚有礼,武艺高强。但有的学生却说:“我不是很喜欢林冲,因为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无礼,他表现得太软弱了。”我对学生敢于大胆探究的表现予以表扬,肯定了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敢于否定,精神非常可贵,并针对问题予以必要的指导。

3、鼓励合作,体验探究乐趣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去创造条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彼此交流汲取的机会,并按学生的成绩、智力、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如教学《爱如茉莉》这一课时,我以小组为单位出示了几点学习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找出课文中描写的细节介绍给大家。(2)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一读,把父母之间的那种真爱读出来。大家评议选出一个代表展现小组风采。(3)仔细观察自己父母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说一说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结合课文说说文中是怎样描写父母之情的,你们小组学到了什么?(4)课文中说爱如茉莉,你觉得爱还如什么,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在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别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利于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尽兴表演,又能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时代的必然。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切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生就会生成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