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成长”为话题进行展开,讲述他人成长过程中幸福的回忆,美丽的向往以及小小的烦恼。这能勾起许多人对儿时的回忆和共鸣,初一学生才刚刚跨过童年时光,应该更能读的有滋有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正真的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当我上课时,问道:同学们之前有没有学过鲁迅的文章以及对鲁迅先生本人有没有什么了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摇头。问及学生们有没有准备语文资料书时,班上也没有一个同学有。这时,我心中暗笑,不知这样是喜还是悲?一个崭新的鲁迅形象,即将由我介绍给班上所有的学生,对一个人初次的印象,或许对他们以后的认识会有一定的影响。顿时,倍感压力。

鲁迅先生的一生可谓极其丰富。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曾经因拯救国民的思想于水火之中而弃医从文。他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题材的作品。大多数都将在我们之后的学习中依依学到。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多岁时写的的一篇回忆童年时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收录在她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这里的“朝花”是说童年的美好生活;“夕拾”是说中年时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下面由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回忆之地的记忆片段,和他们之间的过渡段。试分析作者的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个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一节课的预习,当我正式上课时,效果并不乐观。之前所提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举手回答。这让我感到非常尴尬。难道是新学期刚刚开学,大家的心还没有收回来。都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恰恰这学期,我不再像上学期那样,什么问题都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来。他们基本上都不用动脑动手。文章就已经讲完了,那是一股脑儿的将知识硬生生的塞给学生。课堂形式到还算面面俱到,有声有色。可学生实际上理解了、接受了所学的知识吗?我不敢确定。就现在,这学期,我们没有沿用上学期展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让他们去发现、思考、归纳。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同学就原形毕露了。这让我很担忧,也为上学期的教学感到惭愧。到底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我决定,不再整堂课都用多媒体覆盖,而已文本为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之中,去发现文字的魅力。在他们的头脑中酝酿出文本的生命力。再以多媒体为辅助。进行补充说明。

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备课。让学生预习了一个课时,两个课时上课。最后留了一个课时让学生练笔,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某个游戏,采用5个以上的动词,模仿鲁迅冬天在百草园中捕鸟的那一段来描写。

虽然说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但我有信心。这只是一个开头,长此以往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