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品德教育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期是奠定人的性格的雏形时期,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之一。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家长因缺乏正确的教育常识,普遍存在着顺从迁就,娇宠放纵多,严格要求少,正确诱导少等现象,结果导致有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但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遵守纪律;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文静,从不惹事也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孩子自私、任性固执、意志脆弱、为所欲为、自由散漫等等。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采取什么态度和教法,乃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的某些不良品德固然有家长的自身素质或不良教育方式而影响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低,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意中造成不良行为。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体谅家长在“爱”孩子上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要重视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辅之以恰当的教育,幼儿良好的品德是可以形成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育方法:

一、家园协调配合

在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与家长取得共同的语言,取得家长的协调配合。否则,教育作用就会互相抵销,使孩子无所适从。例:教师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在园自己洗手进餐,午睡自己学穿脱衣服,而孩子回到家,父母嫌孩子自己洗手弄湿衣服,进餐、穿衣太慢而一一给予包办;教师教育幼儿玩具要友好地一起玩,而家长却教育孩子“这是爸爸妈妈花了好多钱才买来的,你不要给小朋友玩,自己一个人在家好好玩”……家园教育不一致导致幼儿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矛盾。为此,我常通过“家园联系”这一栏目,以及家访和家长接待日,向家长宣传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良好品德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受到长辈的爱,让孩子看到亲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互助、合作的关系,从而提高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以便家长向孩子进行教育时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坚持正面教育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幼儿的过失、缺点,教师采取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为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道理,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例: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我就向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吃饭掉饭粒是不好的,是浪费粮食,而且不清洁卫生,同时我还表扬吃得好的幼儿,让他示范一口一口地吃,让掉饭粒的幼儿观察,再要求幼儿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三心二意,经常培养,反复教育,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是不难养成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