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鱼化石》是著名诗人艾青写的一首诗,它既是一首科普知识诗,又是一首抒情诗,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朋友阅读。

诗歌首先描绘了鱼的生命之美——它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命。接着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它是“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同时,鱼化石的形成过程也渗透于字里行间。最后,写了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告诫人们:在运动中前进,死也要死得有意义,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查阅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但本学期还需不断的巩固复习,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年级的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是诗歌,因而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的语言虽然通俗,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体会到诗人通过借物寄情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珍视之情。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朗读和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上。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的意思。

本课的字词教学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引导学生认识“栩”借助媒体和一个填空练习理解“栩栩如生”的含义。“鳞”的字形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粼”的形近字的比较分析;“鳍”重点指导它的字形。“凝视”的理解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会它的含义。

目标二: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并积累关键诗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而本课是一首诗歌,更应该重在朗读,不必作过多的分析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在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目标三: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了解化石形成过程。

了解化石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文本和借助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梳理化石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再通过想象说话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说话训练中了解了鱼化石形成过程。

下一页
阅读全文